来源:光大证券微资讯
一
拆解“日历效应”底层逻辑:
为何全球顶级机构紧盯4月窗口期?
什么是日历效应?
在股票市场,一些行业指数往往在年内按照较为突出的规律运行,在某些月份上涨概率及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较高。
图片来源:同花顺
什么是“四月决断”?
进入4月后,随着一季报的陆续发布,市场进入重要的“四月决断”,投资者关注重心也将会转回到公司的基本面业绩驱动上。从经验上看四月是股市运行中最关注增长表现的月份,策略上更重视增长逻辑和业绩变化。A股存在明显的“财报效应”,即财报披露期(4月/7月/10月),业绩增速对股价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这其中又以4月份为甚。
从股票风格的角度,多数年份大盘优于小盘,大盘价值好于大盘成长。估计背后的原因是,相关月份业绩比估值的影响更大,大盘价值相比于成长风格来说业绩更确定更不容易“暴雷”。
通常情况,4月“决断”对全年行情走势具有指引作用,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极高。4月“决断”行情指引性较强的核心原因在于这个时间点两会结束,政策方向更加明朗,春暖花开后各行业开工恢复,基本面随着年报披露得以确定,交易型资金明显走弱。
二
血战四月:沪深300
历年行情暗藏什么密码?
数据来源:WIND
我们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除了2006、2007、2015年等几个大牛市年外,其他年份均不同程度的受到4月份特别是4月下旬日历效应的影响,20年来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涨幅中位数分别为2.25%、0.20%、-0.76%。从2016年开始的9年中位数(主要是剔除2015年大牛市的影响)分别是1.03%、0.03%、-0.70%。越到下旬影响越大。
数据背后的逻辑是4月份是年报和1季度季报的集中发布期,特别是最后几天,很多都是业绩不好的难产年报季报的集中发布期,所以市场受其影响下跌的概率会大一些。
从行业角度来看,复盘过去20年的 “4月决断”行情,大盘价值指数,食饮、家电、银行等消费、金融板块表现占优。这主要是因为4月行情中基本面资金交易开始代替前期的预期面交易占据主导地位,这意味着投资者将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因素,如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和行业地位。
三
今年“四月决断”,如何决断?
年初科技板块表现突出,恒生科技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都表现亮眼成绩;同时海外关税政策反复,“东升西降”愈加明显。2025年有两大投资主线,一是伴随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中期景气改善或向上、有中长期投资逻辑的新质生产相关泛科技方向,如国产算力、半导体、先进制造、机器人等;二是伴随内需复苏,财政提振消费,企业盈利企稳带动的顺周期方向,如可选消费、必选消费等。
那么,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做出“决断”的思路也可以沿着这两大主线去做验证,左手科技,右手顺周期。
资料来源:Wind 、光大期货研究所
撰稿:李琪
从业资格:F3046227
投资咨询资格:Z0016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