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威科技拿政府补贴1.2亿元,扣非后每股只赚1分钱,人形机器人的风口只吹高了PE?| 报“料”2024
汉威科技-报料">
近日,汉威科技交出的2024年成绩单,公司全年营业收入22.28亿元,同比下滑2.61%;归母净利润7668.03万元,同比暴跌41.38%;扣非净利润仅剩563.33万元,跌幅高达89.97%。从最新经营指标来看,每股收益(TTM)0.2元;扣非后每股收益(TTM)0.01元。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显示政府补助有1.2亿元。年报中提到:“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
依赖外部输血方能维持利润表的“体面”,这样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当潮水退去,汉威科技是会成为传感器国产替代的标杆,还是又一家倒在转型路上的"伪高科技"企业?
对于营收表现不佳的解释,年报中提到“受部分业务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以及战略布局的 MEMS 传感器 IDM 产线、激光器封测产线、超声波仪表等新业务在报告期内未能实现有效业绩产出等多重因素影响。”
在传感器、智能仪表及物联网领域持续投入的背景下,这份业绩既展现新业务的增长潜力,特别是投资者关注的机器人概念投入的决心,也暴露出公司战略转型的深层隐忧。
公司在MEMS传感器IDM产线、激光器封测产线等领域的投入,虽已形成年产650万颗的订单储备,但实际量产转化率不足导致资金效率低下。以嘉兴纳杰6英寸晶圆产线为例,从芯片设计到封测的全流程布局虽具前瞻性,但产能爬坡缓慢且良品率未达预期,导致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嘉兴纳杰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1,795.87 元,实现净利润 605.49 万元。
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投入模式,与公司当前现金流状况形成尖锐矛盾。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1.19%,叠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38.05%的断崖式下跌。
毫无疑问,汉威科技的战略重点已经放在机器人赛道,不论从年报披露还是机构调研披露信息。
年报提到,旗下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开展柔性微纳传感器业务,积极布局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发与创新,拓展柔性微纳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优化“柔性感知技术+采集系统+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具身智能领域,推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感知支持。
在4月1日公布机构调研报告中,金融机构的提问也集中在面向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而在投资者互动问答平台上,散户投资者关注点也集中在人形机器人领域。
年报披露至今,汉威科技股价累计下跌16%。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估值体系的重构。当前155倍TTM市盈率与扣非后1分钱的每股收益形成巨大背离,即便考虑新业务预期,估值是否也已透支未来3-5年增长空间?站在转型十字路口的汉威科技,正面临核心技术突破与商业变现能力的双重考验。
资料显示,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位于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雪松路169号,是一家以从事传感器、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物联网综合服务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3.27亿人民币,法人代表为任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