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法”影响持续 药明康德6个交易日股价跌超31% AI制药会是CRO企业的新机遇吗?
2月2日,A股市场再度震荡下探,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1.46%,深证成指下跌2.24%,创业板指下跌2.43%,全市场逾4900只个股下跌。盘面上看,行业板块全军覆没,农业服务、CRO、环保、BC电池、半导体等板块跌幅居前。其中,医药生物板块创新药指数午后跳水,药明康德闪崩跌停,康龙化成跌逾8%,港股药明系午后再度跳水,药明生物跌超20%,药明康德跌17%。
宣布回购股份并注销后 “药明系”集体大跌
消息面上,2月2日早间,药明康德公告称,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股份,拟回购资金总额为10亿元,价格不超过100.9元/股(含),即不高于董事会通过回购股份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
对于回购股份用途,药明康德表示,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回购的股份将在回购完成之后全部予以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公告显示,若按回购价格上限人民币100.9元/股测算,预计本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9,910,803股,约占公司于本公告日已发行总股本(即2953479839股)的0.34%。
而事实上,这已是药明康德1个月内第二次对股份回购注销,1月5日药明康德召开股东大会审批通过《关于向受托人直接回购2023年H股奖励信托计划所涉H股股份并予以注销的议案》,将回购注销1546万股,价值约13亿港币。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情况下,上市公司回购注销股份是值得鼓励的做法,是实打实对二级市场的利好。而回购做股权激励等,后面还有被减持的可能,因此相对而言回购注销能有效增强投资者信心。
然而,发布回购公告后,药明康德股价不涨反跌,药明康德在早盘跌超6%后下午开盘直接闪崩跌停,成交额超30亿元,报收50.22元/股,股价创一年新低。港股“药明系”个股2月2日也集体大跌,药明康德(02359.HK)H股大跌超21%,药明生物(02269.HK)也一度跌超21%,药明合联(02268.HK)跌超16%,药明巨诺-B(02126.HK)跌近5%。
除药明康德外,A股CRO板块跌幅达5.53%,整体现颓势,康龙化成、博腾股份、泓博医药、诚达药业、百诚医药、美迪西、昭衍新药、泰格医药等均跌超6%。
一位私募行业人士表示,目前A股医药板块整体低迷,加之受境外不利因素影响,虽然药明康德抛出10亿元回购计划,但相较于公司每日10亿-20亿成交额来说也属杯水车薪,股价的逆转,还需要基本面、市场信心等综合因素转变。
“生物安全法”影响或大于预期 A股市值跌逾680亿元
事实上,药明康德近日股价持续动荡,A股连续暴跌,市值大幅缩水。美国第118届国会期间,美国众议院议员迈克·加拉格尔提出一项生物技术保护法案(Biosecure Act),旨在禁止政府机构购买或使用某些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和服务,其中特别提到了华大系、药明系等公司。尽管公司紧急澄清,但其股价仍未止跌。
据报道,药明康德在1月26日A股跌停,H股最高跌超31%,收跌16.43%。随后,公司紧急发布澄清公告,指出《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内容包含有关药明康德的若干内容,既不恰当也不准确,并坚信,药明康德的业务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安全构成风险。
然而,市场的反应并未得到缓解,自1月26日以来的6个交易日内,药明康德A股市值已经跌去逾680亿元,药明康德股价累计跌幅达31.48%。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上午,有关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的影响也进一步引发了市场担忧。据《科创板日报》报道,美银美林驻华盛顿美国医疗政策分析师在今日上午的电话会上表示,美众议院《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提案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该法案旨在禁止政府机构购买或使用某些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和服务,特别提到了华大系、药明系等公司。该分析师认为,提案一旦被立法,对产业的影响深度/范围可能比预期的更大。
该分析师认为,尽管有人认为“只有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会受到影响,但利用美国医疗保险(即医疗保险、医疗补助等)的美国供应(价值)链上的生物技术项目/医院/设备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不过,有消息称美国参议员加里·彼得斯提出的另一份《生物安全法》提案已经获得额外6位参议员的选票,有更大概率会进入参议院全体投票环节。但也有分析师指出,由于立法环节诸多,周期冗长,上述提案通过并成为法律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AI制药是新出路?
面对股价动荡和市场不确定性,生物医药企业应该何去何从?
曾有观点指出,AI制药企业的尽头是CRO。据悉,AI制药以医药大数据为基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药各环节,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及质量,降低研发成本。
今年1月,AI医药公司Isomorphic Labs日前宣布,与礼来和诺华签署协议,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将AI技术用于新药物发现。此前,AI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宣布与意大利制药公司美纳里尼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Stemline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总额超过5亿美元的授权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传统药物研发,AI技术能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的时间缩短近40%,临床新药研发成功率可从12%提高到约14%。随着医药企业与生物科技公司加强合作,AI制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行业前景广阔。
反观国内的AI制药,相较于国外,我国的AI药物研发行业起步较晚,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约为4亿元人民币,但资本正在大规模涌入这一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AI制药企业融资事件超20起,大部分融资企业依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的AI制药企业约有80家。
同时,政策对AI制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研发领域的应用,通过对生物学数据挖掘分析、模拟计算,提升新靶点和新药物的发现效率。
从融资规模看,国内AI制药行业的融资高峰出现在2020-2021年。2020年,国内AI制药龙头之一的晶泰科技获得3.188亿美元C轮融资,创下当时业内融资额的全球最高纪录。这一年,国内AI制药领域投融资规模暴增7倍至31亿元人民币。2021年,20余家国内AI制药企业斩获近百亿元融资,其中燧坤智能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未知君完成近1亿美元B轮系列融资,英矽智能完成2.55亿美元C轮融资等。
国内AI制药龙头英矽智能联席CEO任峰表示,“综合来看,国内AI制药产业发展依然落后国外,但不明显,差距在2-3年左右”。
近年来,维亚生物、成都先导等国内知名CRO企业屡屡与AI科技公司达成合作,涉及靶点研究和临床试验。沃森生物日前也在互动平台称,公司密切关注疫苗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未来将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展产品研发。
除此之外,作为技术驱动型CDMO企业,凯莱英也对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表示:“当前,AI已成为引领各行业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悉,凯莱英已于2022年前瞻布局AI建设,搭建人工智能团队,并成立了智能制造技术平台(CIMT),持续探索CDMO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当前,CIMT已完成智能化+PAT技术中试规模实验室平台建设,支持工厂高级自动化及PAT技术应用,推广干燥和控温软测量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建设数据采集和数字孪生应用平台等,进一步提升了单元操作自动化和生产管理数字化。
2023年,凯莱英瞄准了合成生物、核酸药物等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热门赛道,积极利用机器学习加速研发效率,成功自研了利用AI进行蛋白设计的平台(STAR),该平台整合了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和序列编码方式,并采用贝叶斯优化策略,帮助研发人员更快找到所需蛋白,具有算法智能、大数据驱动、高度自动化等优势。
凯莱英进一步表示:“随着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持续深化,AI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赋能应用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案例。凯莱英作为CDMO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AI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仅推动了新药研发生产的降本增效,缩短了各关键节点的研发生产时间,还提升了药品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创新药研发热潮到来,AI制药产业日益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国内AI制药产业迎来高速成长期,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关键词阅读:药明康德
-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再迎重磅利好,机构看好AI带来的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机会
- AI陪伴应用月活用户规模进入top5,“情绪价值消费”商业化空间广阔
-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标准明确,有望拉动家电消费增长12%,关注高股息龙头
- 英伟达或将推出CPO新品,行业有望进入高增长阶段
- 量子计算成科技热点,微软、谷歌大力推动!国内量子计算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 消费电子购新补贴实施方案出台,利好国内安卓机型换机及份额提升
- 字节跳动或即将推出情感大模型,AI玩具产业链公司望迎来机遇
- 北京将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和马拉松赛,商业化落地可期
- 小红书概念股持续活跃,机构:当前主要受益方向有两个
- 招行&中信银行发布业绩快报,环比持续改善,关注“双高”的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