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打通社保、保险、理财入市卡点堵点” ,力促“中长期资金”加仓

据证监会网站,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意见》)。服务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稳健增值目标。落实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梳理此次《意见》的39条增量信息,其中涉及支持公募业发展至少8条举措;另有两条举措也涉及中长期资金入市问题。而归纳起来《意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点工作有二:一则保险、社保、公募基金入市比重增加;二则建立与“长期投资”相匹配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当前,我国险资、公募等机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4年至2023年,险资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比例围绕13%波动,但同期,险资规模增长近3倍。

与此同时,近10年基金规模也快速增长,但入市占比仍然较低。据机构统计,截至2023年末,我国公募基金持有权益资产比重仅为19%,远低于美国的71%、日本的60%和欧洲的41%。

之所以出现大机构“可入市资金”与“已入市资金”之间的“较大落差”,关键之一就是此前的考核“过于偏向短期收益”,大机构“很难安心扎根A股”。如今将考核周期“拉长到三年以上”,将有效释放“尚未入市机构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展望后市,目前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约为25%,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3.2万亿元,占比仅10%。五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为30%,但实际投资A股比例仅约为11%。未来入市资金增长空间可观。具体到A股市场,推进长期资金入市,体量庞大的险资受益更大,利好上市保险公司;以及险资传统上重仓的银行、煤炭等红利股。

责任编辑:栎树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