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投行的IPO盛宴
2021年伊始,A股市场上演了“抱团追龙”行情,指数攀升,个股却跌多涨少。资金流入少数权重股,带动沪指冲破3500点,创业板指站上3100点,上证50指数创2008年3月以来新高。
在注册制改革背景下,退市制度等相关法治化配套制度不断完善落地。2021年,注册制有望全面推广落地,IPO企业发行节奏加快,券商投行业务将增厚,个股“二八”分化态势加剧,大市值企业强者恒强,弱者边缘化退市压力增大。投资风险加大,机构投资比例上升,专家提醒个人投资者需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需要法治化保驾护航
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成功的经验基础上,2020年注册制推广至创业板,2021年有望落实全面注册制。
独立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落实需要法治化保驾护航,科创板、创业板实行注册制,期间有些配套制度法律执行需要到位,应该提高违法惩罚力度、投资赔偿力度,并严格依法执行落实。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十四五”期间将致力于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聚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任务。
在市场化发展思路主导下,监管层也在优化行政监管体系,强化监管资源配备,目前监管工作重心由行政审批向监督执法方向发展。在涉及行政许可的股票发行方面,也在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完善市场化纠错机制。
2021年3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强化对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违法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明确将保荐人作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犯罪主体,适用该罪追究刑事责任。
注册制“宽进”,也需要“严出”,退市新规在2020年最后一天落地。天风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新规将会促进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资金进一步向优质公司聚集。注册制下“宽进宽出”的上市退市标准对投资者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更强研究投资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将更可能获得市场青睐。在退市新规下,小市值、交易不活跃的公司以及长期经营不善、持续依靠外部输血、出售资产等盈余管理手段规避退市的公司会面临退市风险;而主业经营正常但是尚未开始盈利或者因行业周期原因暂时亏损的企业将不再面临股票退市风险。
“有进有出”常态化
2020年共有396家企业在A股上市,整体过会率达到96.18%,创下过往十年的新高。截至1月7日,2021年以来证监会核发了10家企业IPO批文,为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企业。发行上市扩容之时,市场回调、分化、退市也牵动投资者心弦。
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注册制改革在全市场的推进,可预计2021年也将是IPO大年,过会企业数量将维持在400到500家。伴随着上市开口的打开,上市后企业资本价值也迎来了分化。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以2021年1月7日收盘价来看,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个股分化且出现破发,216只科创板上市企业跌破发行价,凯赛生物、天宜上佳、久日新材相对发行价跌幅超过30%。66只创业板注册制个股中有2只个股跌破发行价,55只个股最新收盘价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
东方证券(港股03958)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因为投资者仍青睐打新,注册制下新股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而冲高,之后根据基本面价值投资出现回调,个股之间出现分化。股价回调很正常,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市场多空博弈,股价才能回到理性价值,这也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
“有进有出”常态化方可良性循环,刚落地的退市新规指出严格退市执行,压缩规避空间。不少股票将面临交易类指标退市压力,退市新规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指标修改为“1元退市”指标,同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退市情形。
“科创板成功的标志在于,大市值的公司与大面积的退市是同时出现的,这才是长期市场化的结果。”邵宇告诉记者,注册制改革背景下较大的变化是IPO节奏加快,上市企业明显增加,定价更加市场化,市场分化明显,优秀公司得到资金长期投资,业绩差的企业则边缘化逐渐走向退市。
“2021年不一定会出现大规模退市情况,但是上市企业的退市压力增大。”皮海洲建议,当下政策利好上市情况下,企业能上市尽量上市,但是绝对不能财务造假,否则将遭受严重的惩罚。注册制加大了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当理性价值投资,选择有业绩支撑的股票,不适合入场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稳健的基金投资。未来机构投资者比例会增加,散户将逐渐退出。
张奥平建议,伴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无论是上市后或上市前的企业,都需要制定清晰的资本化发展战略,深刻地理解注册制,运用股权融资工具实现业务端与资本端的良性循环式发展,快速成为行业头部,避免被同行业竞争对手淘汰。
投行的IPO盛宴
对于券商而言,注册制无疑增厚了投行收入。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135家证券公司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431.58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的377.44亿元。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头部券商手中,一些中型投行紧随其后。如果全面推广注册制,无疑将进一步利好券商投行业务,但同时更加强调压实投行责任。对于投行而言,安全抢占市场成为共识。
分管投行业务的国金证券副总裁姜文国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投行业务正由“粗放型”转为“精细型”。注册制改变了以往由卖方主导、新股发行供不应求的局面,券商有望逐步告别发行通道的角色,回归定价和销售本源。市场化机制驱动下,研究、定价、承销将成为投行真正竞争力。“保荐项目被退市,有损承销保荐机构的品牌形象和实际利益,严格的退市制度有利于引导投行选择优质项目,对定价承销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江保荐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杨和雄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改革下,市场生态面临重构,不仅因为发行审核、监管政策以及直接融资比重出现变化,更重要的是驱动资本市场发展的内生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化机制下,实质合规逐渐成为共识,并且构成注册制环境下投行核心竞争力之一。投行合规部门角色也发生变化,从“要我合规”转变为“我要合规”。
“注册制拓宽了投行业务,也加剧了竞争态势,部分中小型投行积极谋划弯道超车,但是在快速奔跑中不摔倒,才能有胜算的机会,而合规风控成为重要安全保障。”杨和雄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