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退市担忧重燃,香港财政司司长:已指示做好准备,若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须让香港成首选
4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网志表示,上周开始至今,港汇持续偏强,港元兑美元仍处于强方水平,显示资金仍留在本港市场。港股经过上周一跌势后大致稳定,上周五恒生指数收市报20914点,仍略高于今年1月初的水平,上周的平均每日成交额增至4276亿港元,比前周增加约68%。过去一周市场整体继续畅顺有序运作。
最近,许多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和其他地区的耐心资本对香港市场愈加重视,并深入探讨如何增加在本港市场的参与。也有不少海外的科研人员和学者正积极考虑转到香港继续做研究和工作。最近,也有更多科企希望以香港作为基地,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香港亦正积极吸纳全球各地优质发行人来港上市。目前,香港已建立便利已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港进行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监管框架。针对全球最新变化,已指示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准备,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须让香港成为它们首选的上市地。港交所亦会加紧做好在东盟和中东市场的联系和推广工作,吸引更多当地优质企业来港上市,同时汇聚更多国际资金到港,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和地位。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对媒体表示,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可能被摘牌,作为贸易谈判条件的一部分。虽然在2021年和2022年,退市担忧导致中概股平均下跌22%,但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预计这次任何潜在影响都更加可控。
王宗豪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许多大型中概股都已双重上市;另一方面,对于双重上市的中概股,香港股票的比例在过去三年中增30个百分点,达到总市值的60% 左右;再有,香港市场的南向持股比例显著提高,从2021年占市值的5%上升到目前的11-12%。尽管如此,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可能在短期内继续令股价承压。
事实上,对中概股退市的担忧早就存在:2021年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引入的美国证监会(SEC)退市规定令投资者警觉,尽管该问题已通过双方政府就审计程序达成协议而得到解决。瑞银估计,目前约有230只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在美国的总市值敞口为4600亿美元,低于2021年底的1.1万亿美元(这里指的是中概股市值中基于估算的美国股票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