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机器人订单乌龙背后:汉威科技百亿市值能否撑起140倍PE?

4月13日,汉威科技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称,关于“取得人形机器人5亿元订单”的消息为不实信息。这一表态让市场目光再次聚焦于这家传感器龙头企业。根据其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2.28亿元,同比下滑2.61%;归母净利润7668.03万元,同比下降41.38%;扣非净利润仅563.33万元,跌幅高达89.97%。在股价年内累计上涨超60%的背景下,业绩与估值的背离更显突出。

核心业务承压:研发投入激增与转型阵痛

汉威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气体传感器、智能仪表及物联网解决方案,但2024年多项关键指标出现明显下滑。年报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单季营收6.58亿元,同比下降11.82%;归母净利润更是录得亏损311.29万元,同比降幅达120.3%。业绩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36%至2.11亿元,主要用于MEMS传感器IDM产线、激光器封测等新领域;二是战略新业务在报告期内未能实现有效产出,仅MEMS传感器业务就产生亏损4992万元。

尽管公司强调传感器核心技术优势稳固,但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已现端倪。2024年销售毛利率为29.85%,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1.18%,反映出转型期资金链的紧绷。

5亿订单传闻背后:机器人概念炒作与市场博弈

市场对汉威科技的关注源于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2月16日公告显示,公司已与近20家机器人整机厂展开送样、方案定制等合作。4月13日更确认与智元机器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这些进展引发投资者想象,但公司明确表示“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低,对业绩无重大影响”。传闻中的5亿元订单虽被证伪,却折射出市场对机器人赛道的狂热预期。

资本市场的反应耐人寻味。截至4月11日,汉威科技年内股价涨幅达65.72%,总市值111亿元,对应滚动市盈率140.06倍,远超仪器仪表行业71.27倍的平均水平。主力资金动向显示,4月11日单日净流入1.18亿元,但近5日整体呈现1.41亿元净流出。

转型之路:传感器国产替代与新兴领域突破

面对业绩压力,汉威科技将突破口放在传感器国产替代。业绩说明会透露,公司激光传感器产线已实现蝶形激光器和TO激光器封测能力,产品线延伸至光谱检测、激光雷达等领域。柔性微纳传感器方面,苏州能斯达研发的电子皮肤技术已在医疗、车用及机器人领域小批量出货。汽车传感器业务取得突破,与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预计2025年逐步放量。

但转型成效尚待验证。以嘉兴纳杰6英寸晶圆产线为例,虽形成年产650万颗订单储备,2024年实际营收仅1795.87万元。公司坦言,新业务产能爬坡缓慢、良品率未达预期导致成本高企。在智慧城市领域,尽管地下管网改造、城市生命线工程等政策带来机遇,但相关订单转化仍需时间。管理层承认,若剔除新业务影响,净利润降幅可收窄至3.21%,侧面印证传统业务仍具韧性。

汉威科技的业绩阵痛揭示出科技企业转型的典型困境:在维持现有市场份额与开拓新兴领域之间,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战略。

关键词阅读:汉威科技

责任编辑:栎树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
全部评论 0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
1、大模型选股PK上线,DeepSeek、千问Max、豆包三大AI模型选股PK; 2、AI机会情报:7X24监控全网信息,AI智能评估投资价值; 3、题材库:数据库全面补全,免费查看人气龙头、产业图谱; 4、投资电报:重要信息7X24极速推送; 5、主力盯盘:看清主力动向、主力力度。
扫码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