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大证券微资讯
4月11日,半导体板块强势崛起,带领市场继续反攻。特别是汽车芯片、MCU芯片、大基金持股、EDA、存储芯片、先进封装等概念集体拉升,国产芯片成为周五市场的核心主线。
究其原因,近期美国推进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并不断提升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根据美国官方最新表态,美国对华商品征收税率已经高达145%,这将严重干扰国际贸易秩序,对半导体行业也产生了明显的冲击。
对于美国政府无端加征对等关税,我国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根据海关总署9日发布的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
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通知,明确表示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流片地确定。这将提升美国原产地芯片的关税,但对于国产芯片则是重要机遇。
此外,大基金三期持续推进,也在深刻影响着国产芯片的发展进程。
1、国内强力反制美国对等关税,国产芯片迎来发展机遇
4月11日上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突然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通知,随后半导体板块快速拉升,周五表现极为强势。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表示,根据关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因此,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近一段时间,美国无端发起关税战,并对多个贸易伙伴推进对等关税,中国成为被重点针对的对象。我们梳理了美国2025年以来对华输美加征关税的进程,共出现了四轮加征。
今年2月4日起,美国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时隔一个月,美国再次对华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4月2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年内累计加征关税税率高达54%。4月9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4月10日,美国官方突然表示,对华加征对等关税125%,再加上此前2月、3月加征的20%关税,年内加征关税已经高达145%!
对于美国无理加征关税的行径,中国进行了立体、有效的反击。4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次加征的关税。
中美贸易规模庞大,中国2024年自美国进口额突破1.16万亿元。其中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就是重要进口商品,2024年进口额突破1100亿元。
在美国无端发起关税战背景之下,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这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国产芯片的发展。
2、大基金三期持续推动国产芯片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国产芯片,大基金三期于2024年5月24日成立,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2024年12月31日,大基金出资设立华芯鼎新、国投集新,这标志着大基金三期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信息,华芯鼎新为有限合伙企业出资人包括大基金三期和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芯投资”),其中华芯投资为执行事务合伙人,成为基金日常运营的关键参与者。国投集新合伙人包括大基金三期和国投创业(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大基金三期分别向华芯鼎新、国投集新出资930亿元和710亿元。
1月17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600.6亿元。国家大基金三期和国智投(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合伙人,这标志着国家大基金三期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
在大基金的赋能下,国产芯片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半导体行业处于上行周期,也为国产芯片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发布的数据,半导体行业延续着快速增长状态。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至6280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19.1%。2024年四季度,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7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
本轮半导体行业扩张周期始于2023年9月,行业摆脱了14个月的衰落周期。2023年11月,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速便超10%,2024年行业增速进一步加快,峰值一度达到28.02%。
根据iFinD金融数据终端,A股半导体板块上市公司包括: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北方华创、韦尔股份、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瑞芯微、华润微、紫光国微、长电科技、华虹公司、龙芯中科、圣邦股份、沪硅产业等。
(本文首发于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