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策略:牛头vs牛尾 观点分歧何在?

  文/华创证券策略分析师:周隆刚

  摘要  

  盈利端分歧:预期修正VS指引强化

  讨论当前行情继续,忽视3月底到市场加速前的上涨是不合理的。从盈利端角度来看,二季度市场选择了忽视宏观数据表现,转而更加关注与经济修复改善进程相关的中观数据和环比数据变化(如PMI)。我们对此理解是:宏观数据的弱化是在预期之内的,对于经济趋势指引作用弱化,形成了类似“宏观数据空窗期”,经济复工推动中观数据改善,支持了市场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但这种乐观变化并不足以支撑经济周期动能走强的信心。这是在行情结构上,表现为消费估值修复,科技风险偏好提升,而经济周期动能相关板块表现相对较弱原因。与“牛头论”盈利端观点相比,两者都认同后续市场对于盈利端关注将会加强,二季度忽视宏观数据指引的状态将会改变,但分歧在于,我们认为对于基本面改善实际变化力度,市场预期存在下修风险,而“牛头论”认为盈利改善会对乐观情绪形成更强指引效应。

  流动性分歧:边际收紧vs宽松加强

  结合市场已经实现的上涨幅度,盈利端驱动似乎表现为次要矛盾,而更为重要的是估值端。二季度估值端的支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各国央行宽松举措。如果我们当前市场的加速上行是由于流动性驱动的。那么就有必要考察外生、内生两个方面流动性的变化情况。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角度来看,6月以来已经开始出现小幅萎缩,这表明外部流动性释放并没有进一步加速。从国内流动性宽松程度来看,资金利率自5月底以来整体表现为上行趋势,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并未表现出宽松加强。当前市场表现正在对后续外生性政策宽松力度进一步宽松加强,或是对于企业流动性内生性改善进一步强化进行定价。我们对于未来经济运行格局的基本判断是,内需修复型改善趋向充分,外需弱化将会逐渐显现,从内生性改善进一步超预期逻辑看,我们持谨慎态度,从外生性进一步强化来看,不排除资本市场波动率重新回升,美联储重新扩表,但从时间节奏上来看,美联储提前重回高强度宽松难度较大,国内基于脱实入虚迹象有所抬头,货币政策更加依靠更加直接的新工具促信用。因此,对于外生性改善超预期,我们也持保守态度,至少从节奏上来看,我们更偏谨慎。

  风险偏好分歧:已到极致vs初步抬头

  除了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视角下驱动逻辑之后,还有一类就是风险溢价的提升。实际上风险溢价的提升主要是基于一些结构性的冲击,形成的市场动能。这其中主要有:1)康波周期,也就是所谓的技术创新,例如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等,在此不做讨论,原因很简单,任何的驱动力总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现在?”我们一直不否认大周期观的重要性,但对于一个50-60年周期的拐点,如果是一个3-5年的时间区间尚有合理性,但提前并精确到月度的康波周期拐点判断,较为困难。2)居民存款搬家与风险利率的下行,同样指向的是资产配置结构调整,虽然我们也认为是一个中期问题,但短期市场可能出现的散户非理性集中入场现象,的确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质上而言,是资本利得的考量彻底占据了投资者思维主导地位,对应的是市场的亢奋。凡事总要受到客观规律的约束,往往形成的情况也难以持久。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出现了这一局面,如何判断其进程。通过考察A股总市值与日度总成交金额的比值可以发现,每次市场的快速上涨往往对应着该指标的下降,而当前该值已经处于历史的相对低位了,而历史上几个低位往往都对应着牛市的顶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似乎更符合“小逐险牛”尾声的判断。

  风险提示:

  疫情二次冲击超预期,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温超预期。

  报告主题

  随着券商-地产-银行板块近期的快速上行,市场热度加速升温,对于牛市的讨论忽然升温,对比五月末之前谨慎的氛围。当前,市场乐观情绪起来。我们按照自己的分析框架,提出行情进入赶顶阶段。从我们分析框架角度看,当前行情在预期之中。各种观察视角和分析逻辑存在分歧是必然的,市场最终也会做出验证,然而正是在验证中,也就有了进一步修正和提高的可能性。

  市场已经经过了3月底以来超过20%的上涨,指数点位已经明显高于2019年底受到疫情冲击之前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20194月高点。无论后续经济与盈利改善力度有多强,当前市场所显示的状态实际上表现为疫情冲击对经济无影响。结合内外流动性支持条件的考察,可以认为当前市场表现正在对后续外生性政策宽松力度进一步宽松加强,或是对于企业流动性内生性改善进一步强化进行定价。此外,通过考察A股总市值与日度总成交金额的比值可以发现,每次市场的快速上涨往往对应着该指标的下降,而当前该值已经处于历史的相对低位了,而历史上几个低位往往都对应着牛市的顶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似乎更符合“小逐险牛”尾声的判断。

  目录  

  

  图表目录  

  

  随着券商-地产-银行板块近期的快速上行,市场热度加速升温,对于牛市的讨论忽然升温,对比五月末之前谨慎的氛围,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之感。我们此前明确提出3月末到7月中旬“小逐险牛”三波展开,从38日《三月播种,四月开花》开始,做了持续的跟踪,在报告《第三轮通缩对抗下的“小逐险牛”》做了系统逻辑梳理。当前,当市场乐观情绪起来,我们按照自己的分析框架,提出行情进入赶顶阶段。

  从我们分析框架角度看,当前行情在预期之中。在630日《“小逐险牛”进入收官阶段,优化组合》中提出,“7月前半程市场仍将加速赶顶,‘小逐险牛’进入收官阶段,后半程上行动能将进入弱化阶段”。在报告《密云不雨,垂翼留余》中做了系统逻辑梳理。低估值行情的快速上涨,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低估值滞涨板块,无论对于后市乐观者,还是悲观者,都是风险收益比更高的选择,形成了板块的加速。当前这一局面也并未超出三波展开,陆股通总仓指数(美元流动性紧张缓解)-创蓝筹指数(经济修复带动过度悲观预期修正)-沪深300指数(复苏预期升温)轮动领涨的基本判断。各种观察视角和分析逻辑存在分歧是必然的,市场最终也会做出验证,然而正是在验证中,也就有了进一步修正和提高的可能性。

  当前市场的分歧,主要是牛市是否到来。首先,我们需要对牛市进行定义。我们认为,牛市的含义是,后续出现具有一定持续性和幅度的上涨,基本的如持续一个季度以上,宽基指数20%水平或以上的上涨。从这个标准看,“小逐险牛”从323日《曙光初现,四月行情或正发酵》开始,当时沪指收盘2660点,当前已经满足了。当前讨论所谓的“牛头论”,基本上可以定义为在市场加速上行前时点往后看,市场能够实现以上所述的上涨,最低的标准也应持续2个月。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后市展开讨论。

  关于市场风格切换的讨论,我们认为与牛市到来应该是等价命题,其中的意义是市场将获得新动能,来源于低估值金融地产周期股。如果仅仅是作为当前市场的描述,意义是有限的。其策略含义应该是两种:1)市场首先基于低估值板块估值修复,然后市场热度扩散,如同2014年底发生的情况;2)市场后续将会彻底改变此前消费/科技占优格局,转向低估值板块占优,如同2016-2017年发生的情况。自然,这两种观点都隐含牛市将启动展开的含义,不同之处恐怕在于前者是风险偏好扩散攀升的加速上行,后者风格固化类似二八分化的震荡上行。

  尽管我们在《密云不雨,垂翼留余》中,已将分析逻辑结论做了系统梳理,但此时仍有必要从股市三驱动基本框架出发进行讨论,以便于将来检视得失。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定义所谓的风格切换是一个月或一两周级别的,或是市场进入下跌,滞涨板块形成的相对占优,这两种意义下的风格切换,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盈利端分歧:预期修正VS指引强化

  讨论当前行情继续,忽视3月底到市场加速前的上涨是不合理的。从盈利端角度来看,二季度市场选择了忽视宏观数据表现,转而更加关注与经济修复改善进程相关的中观数据和环比数据变化(如PMI)。我们对此理解是:宏观数据的弱化是在预期之内的,对于经济趋势指引作用弱化,形成了类似“宏观数据空窗期”,经济复工推动中观数据改善,支持了市场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但这种乐观变化并不足以支撑经济周期动能走强的信心。这是在行情结构上,表现为消费估值修复,科技风险偏好提升,而经济周期动能相关板块表现相对较弱原因。

  现在对于盈利端很重要的乐观理由是,一季度已经形成了绝对低点,而后续经济将会逐季改善。此外,在今年一季度超低基数下,2021年一季度必将表现强势。其中的含义是,随着经济改善的展开,宏观经济对于市场的乐观指引效应将会加强,进而对市场形成支撑。

  当前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是,市场已经经过了3月底以来超过20%的上涨,指数点位已经明显高于2019年底受到疫情冲击之前水平,甚至已经超过了20194月高点。无论后续经济与盈利改善力度有多强,当前市场所显示的状态实际上表现为疫情冲击对经济无影响。从策略视角来看,市场对于盈利变化的理解与盈利变化本身同样重要,而两者之间的互动决定了市场的反应。与“牛头论”盈利端观点相比,两者都认同后续市场对于盈利端关注将会加强,二季度忽视宏观数据指引的状态将会改变,但分歧在于,我们认为对于基本面改善实际变化力度,市场预期将会存在下修风险,而“牛头论”认为盈利改善将会对乐观情绪形成更强指引效应。

  、流动性分歧:边际收紧vs宽松加强

  结合市场已经实现的上涨幅度,盈利端驱动似乎表现为次要矛盾,而更为重要的是估值端。二季度估值端的支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各国央行宽松举措。如果我们当前市场的加速上行是由于流动性驱动的。那么就有必要考察外生、内生两个方面流动性的变化情况。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角度来看,6月以来已经开始出现小幅萎缩,这表明外部流动性释放来看并没有进一步加速。从国内流动性宽松程度来看,资金利率自5月底以来整体表现为上行趋势,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并未表现出宽松加强。

  

  当前市场估值水平的提升并非是基于外生力量的进一步强化,从内生力量来看,5M1同比达到了6.8%,基于工业企业现金流变化数据与之形成了交叉验证,增速达到了6.85%。由此来看,3月之后企业现金流状态的改变为市场提供了上行动能,但考虑到这种变化,一是由于春节之后高度充裕的政策外生性力量的支持,二是当前复工修复已经经过了节奏最快的阶段,三是当前增速水平已经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因此有理由认为后续要进一步走强的难度较大。

  

  结合内外流动性支持条件的考察,可以认为当前市场表现正在对后续外生性政策宽松力度进一步宽松加强,或是对于企业流动性内生性改善进一步强化进行定价。我们对于未来经济运行格局的基本判断是,内需修复型改善趋向充分,外需弱化将会逐渐显现,从内生性改善进一步超预期逻辑看,我们持谨慎态度,从外生性进一步强化来看,不排除资本市场波动率重新回升,美联储重新扩表,但从时间节奏上来看,美联储提前重回高强度宽松难度较大,国内基于脱实入虚迹象有所抬头,货币政策更加依靠更加直接的新工具促信用。因此,对于外生性改善超预期,我们也持保守态度,至少从节奏上来看,我们偏谨慎。

  三、风险偏好分歧:已到极致vs初步抬头

  除了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视角下驱动逻辑之后,还有一类就是风险溢价的提升。实际上风险溢价的提升主要是基于一些结构性的冲击,形成的市场动能。这其中主要有:1)康波周期,也就是所谓的技术创新,例如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等,在此不做讨论,原因很简单,任何的驱动力总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现在?”我们一直不否认大周期观的重要性,但对于一个50-60年周期的拐点,如果是一个3-5年的时间区间尚有合理性,但提前并精确到月度的康波周期拐点判断较为困难。2)居民存款搬家与风险利率的下行,同样指向的是资产配置结构调整,虽然我们也认为是一个中期问题,但短期市场可能出现的散户非理性集中入场现象,的确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质上而言,是资本利得的考量彻底占据了投资者思维主导地位,对应的是市场的亢奋。凡事总要受到客观规律的约束,往往这样的情况也难以持久。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出现了这一局面,如何判断其进程。通过考察A股总市值与日度总成交金额的比值可以发现,每次市场的快速上涨往往对应着该指标的下降,而当前该值已经处于历史的相对低位了,而历史上几个低位往往都对应着牛市的顶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似乎更符合“小逐险牛”尾声的判断。

  

  四、风险提示

  疫情二次冲击超预期,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温超预期。

关键词阅读:华创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