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高企39%、募资缩减5亿!千亿医药大佬,又要冲刺科创板

  继创业板的智飞生物(300122)之后,千亿医药大佬蒋仁生旗下的智翔金泰(688433),又将登陆科创板。

  智翔金泰6月7日晚间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将在6月9日以37.88元/股的价格发行,相对于此前计划的募资金额,缩水5.07亿元;其市研率,则比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市研率,高了39.48%。

  目前,智翔金泰是一家“三无公司”——无产品、无主营收入、无利润,最近三年累计亏损12.71亿元。以2022年该公司392名员工计算,其2022年人均年营收约为1212元,人均年亏损约147万元。

  智翔金泰所在的抗体药物赛道,理论上市场空间广阔,但实际上面临国内外诸多药企的激烈竞争,其未来的盈利之路,很大可能是道阻且长。

  估值比平均水平高39%

  募资金额缩水5亿元

  6月7日晚间,智翔金泰(688443)公告,公司网上发行与网下发行将于6月9日实施,发行价为37.88元/股。

  此前,该公司拟募资金额为39.8亿元,但根据上述发行价格,其对应融资规模为34.73亿元,相对于此前计划中的募资金额,缩水5.07亿元。

  在估值上,此次37.88元/股的发行价格,对应公司2022年摊薄后市研率为30.56倍;相对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1.91倍的平均市研率,该估值高了约39.48%。

  因此,智翔金泰存在未来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估值高企39%、募资缩减5亿!千亿医药大佬,又要冲刺科创板

  智翔金泰的实际控制人为蒋仁生,他也是创业板公司智飞生物的实际控制人。2023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蒋仁生以1000亿元人民币位列榜单第121位。

  “三无公司”

  智翔金泰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主营业务为抗体药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研产品为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其募资主要投向是抗体药物研发和产业化。

  不过,智翔金泰目前所有产品均处于药物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尚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即无产品上市销售、无主营业务收入,只有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技术服务收入、转授权收入和少量原材料销售收入。

  2020年-2022年,智翔金泰营业收入分别为108.77万元、3919.02万元、47.52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3亿元、-3.22亿元和-5.7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2.71亿元。截至2022年底,智翔金泰未弥补亏损为-8.19亿元。

  也就是说,目前智翔金泰是一家“三无公司”——无产品、无主营收入、无利润。

  而以2022年该公司392名员工计算,其2022年人均年营收约为1212元,人均年亏损约147万元。

  2023年3月31日,智翔金泰资产总计为90197.8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8276.57万元。

  2023年一季度,智翔金泰营业收入为10万元,营业利润为-20096.48万元,净利润为-20096.91万元,扣非净利润为-20255.88万元,亏损较2022年同期增加较大。

  竞争激烈、已终止两款药物开发

  两亿元研发投入打水漂

  对于公司的竞争优势,智翔金泰认为是成熟的技术平台和专业的研发体系,核心产品研发进度领先且市场空间广阔,项目开发速度快、效率高。

  竞争劣势是市场成熟度高,市场已经充分竞争,公司资金实力相对薄弱、融资渠道单一。

  但实际上,智翔金泰面临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诸多知名创新药公司,其技术平台、研发体系、研发进度等未必能比得上相关国内外知名药企。

  真正能看得到的竞争优势,还是相关产品市场空间广阔,但是,正如公司上面所承认的,相关产品市场成熟度高、市场已经充分竞争,这导致公司在2022年3月终止了两款药物的开发,21878.05万元的研发投入也打水漂了。

  估值高企39%、募资缩减5亿!千亿医药大佬,又要冲刺科创板

  据招股书披露,智翔金泰停止研发的的GR1405为抗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GR1401为GR1405的联合用药。

  目前,国内已有14个抗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包括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礼来、恒瑞医药、百济神州、阿斯利康、罗氏等国内外知名药企。与此同时,国内还有多个PD-1/PD-L1单抗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首个上市产品将面临激烈竞争

  智翔金泰预计,公司未来几年上市的产品为GR1501、GR1801和GR1802。

  其中,预计上市的首个产品为GR1501,这是一款抗IL-17A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其目标市场包括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但是,目前这两个市场的生物制品市场竞争激烈,且大部分药品都已经进入医保。

  截至该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国内共有18个银屑病适应症的生物制品上市,共有18个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含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的生物制品上市,剔除重复产品,共有21个同类生物制品上市,其中包括诺华、礼来、强生、辉瑞、恒瑞等国内外知名药企。

  此外,国内在研的银屑病适应症生物制品有14款,在研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生物制品有9款。

  因此,尽管智翔金泰预计GR1501产品将于2024年产生收入,但公司也同样承认,GR1501产品上市后,存在无法有效打破市场格局,销售收入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

  而GR1801和GR1802,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即看起来市场空间广阔,但实际上竞争激烈,如果经营策略不当,搞不好就是赚个吆喝而已。

  盈利之路道阻且长

  智翔金泰采用的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该标准要求,公司在上市前,需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在上市后,第4个会计年度如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净资产为负值,则启动退市程序。

  对于未来的经营情况,智翔金泰在招股书中预计,2023年上半年仍将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为-42900.44万元至-35100.36万元,扣非净利润为-42834.85万元至-35046.69万元,亏损金额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增加。

  从全年来看,智翔金泰预计,2023年研发费用(扣除股份支付)较2022年增长约2.41亿元,受此影响,预计2023年度净亏损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智翔金泰提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预期将持续亏损,累计未弥补亏损持续扩大;预期未来持续较大规模研发投入,主要在研产品上市存在不确定性。

  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智翔金泰研发费用分别为2.36亿元、2.95亿元和4.54亿元,这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

  以刚刚超过恒瑞医药晋级A股创新药“一哥”的百济神州为例,该公司2016年在美股上市,2018年在港股上市,2021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

  显然,在资金方面,通过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百济神州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但是,据WIND统计,尽管在2017年-2022年这6年中,百济神州营收总体上在不断增长,但却持续亏损,且亏损金额总体呈扩大趋势,2022年亏损金额达136亿元。

  因此,对于智翔金泰来说,在面临国内外诸多知名创新药公司的激烈竞争之下,其未来的抗体药物盈利之路,很大概率是道阻且长。

责任编辑:郭亮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