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修复的事实

  【核心观点】

  1、地产销售在方向上预计仍会保持修复的状态,但前期的高斜率可能难以持续。1-2月地产投资的改善,主要是由土地购置费引起。而能够直接影响GDP的房地产建安设备投资同比下降12.7%,较去年12月收敛4个百分点,降幅仍然较大。2、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开年地产投资的改善程度实际上相对有限。3、从销售对投资的带动来看,地产回暖的持续性还需要时间进一步观察。一方面,房企在拿地端的表现仍弱,意味着未来的开工大概率也会偏弱。另一方面,房企的回款压力仍然没有解除,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降幅虽然在收窄,但相比去年同期还是处在比较明显的负增长状态。今年的竣工项目大概对应着2020年三季度到2021年二季度的新开工项目。而这个阶段恰恰是房地产新开工快速走强的阶段,因此今年房地产的竣工端大概率会有不错的表现。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或将影响房地产修复的节奏;房地产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正文】

  3月15日,统计局公布了1-2月的房地产市场数据,投资、施工、销售几乎全线好转,这能否说明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趋势性的拐点?

  统计局口径下,1-2月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5亿平方米,同比增速录得-0.6%,降幅较2022年12月大幅收窄31个百分点。

  高频数据对此也有所印证,开年以来新房、二手房共振走强。春节后第四、五、六周,30大中城市新房周度成交面积分别实现了同比28%、39%、51%的涨幅;而二手房销售面积更是持续攀升,明显超出季节性规律,14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增长了72%、59%、90%。

  天风宏观宋雪涛:地产修复的事实

  天风宏观宋雪涛:地产修复的事实

  天风宏观宋雪涛:地产修复的事实

  那么,如何理解商品房销售的超预期改善?

  这可能与前期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有一定的关系。中指研究院2月全国城市居民的置业意愿调查显示,2023年2月受访者购房需求底部小幅回升,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前期疫情、春节等因素积压大量购房需求,在信贷宽松、补贴落地、预期转向共同作用下,带动需求快速释放”。[1]

  具体来看,我们认为积压的需求可能有三类:

  第一,去年11、12月疫情快速扩散,导致部分购房者无法线下看房或购房,因此可能会积压一部分真实的购房需求。

  第二,过去三年,由于疫情的缘故,部分居民在春节没有选择返乡,也会导致一部分春节返乡置业的需求未能及时兑现。

  第三,由于2022年房地产市场明显下行,房价、房贷利率持续回落,再叠加部分楼盘停工等问题,可能会使得部分有真实需求的购房者在2022年选择持币观望。

  而这些积压需求的释放速度与其成因有关。

  因疫情产生的第一类和第二类积压需求,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阻碍其购房的客观因素消除,可能会快速进行释放。

  而持币观望的第三类积压需求,从行为逻辑上分析,可能存在两个特征。一是导致其选择观望的原因是对房价预期悲观,因此当地产销售出现企稳信号、房价预期扭转以后,出于担心价格上涨的心态,开始兑现其购房需求。二是地产销售的企稳在春节以后才开始出现,以及从预期扭转到需求兑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这部分观望需求的释放可能会慢于前两类积压需求,其释放过程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所以地产销售在方向上预计仍会保持修复的状态,但前期的高斜率可能难以持续。

  一方面,随着前期积压需求的不断释放,积压需求对销售的支撑力度可能会有所减弱,房地产销售大概率将继续回归到原有的复苏趋势上。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有过先例。2022年6月,在疫情影响缓解后,疫情期间积压的购房需求快速释放,导致新房销售面

  积出现过1个月左右的脉冲式修复,但在7月又重新回落到了弱修复的趋势(图2)。

  另一方面,保交楼问题或仍将制约新房购买需求。去年商品房逾期交付问题的出现 [1] ,使得部分购房者在购买新房时会更多地考量房企的交付能力,购买新房尤其是民营房企的新房时会更加谨慎,从而拖累新房销售复苏的斜率。在中指研究院2月全国城市居民的置业意愿调查中,“担心项目会烂尾”是阻碍居民购房置业意愿的第四大因素,排在“还贷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房价会下跌”之后,占比28%。 [2]

  实际上,高频数据也在验证我们的判断。春节后第五、第六周,在二手房销售面积继续逆势走强的情况下,新房销售面积开始边际回落,二手房对新房的带动正在放缓(图2、图3)。

  从销售对投资的带动来看,地产回暖的持续性还需要时间进一步观察。

  根据统计局数据,1-2月地产投资同比下降5.7%,较去年12月大幅收敛6.5个百分点。但从结构来看,1-2月地产投资的改善,主要是由土地购置费拉动。1-2月,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长16.4%,对地产投资同比增速的拉动为3.9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1-2月土地购置费大幅增长,但反映的并不全是房企当期的拿地行为,土地购置费按实际发生额填报,既包括当期拿地的分期付款,还包括前期拿地的影响。

  从高频数据来看,土地周度成交总价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相较于2022年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对于房地产投资而言,拿地是产业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当前拿地偏弱,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开工大概率也会偏弱。

  天风宏观宋雪涛:地产修复的事实

  由于土地购置费不计入GDP,因此衡量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时,需要剔除掉土地购置费,主要考虑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采购(简称“建安设备投资”)。1-2月,房地产建安设备投资同比下降12.7%,较去年12月收敛4个百分点,降幅仍然较大。因此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开年地产投资的改善程度实际上相对有限。

  天风宏观宋雪涛:地产修复的事实

  同时,房企的回款压力仍然没有解除。1-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下降15.2%,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分别下降11.4%、15.3%,虽然降幅环比收窄,但相比去年同期还是处在比较明显的负增长状态。

  天风宏观宋雪涛:地产修复的事实

  竣工端的显著修复可能是今年房地产投资的亮点。1-2月,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增长8%,较去年12月提升14.6个百分点,竣工端大幅回暖。

  天风宏观宋雪涛:地产修复的事实

  竣工端的改善与保交楼的推进或有一定关系,但更关键的是竣工周期可能已经到了趋势性回升的拐点。

  保交楼方面,除了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外,央行还设立了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支持金融机构于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发放的保交楼贷款,保交楼政策在进一步推进。

  同时,新开工通常领先竣工30个月左右。今年的竣工项目大致对应了2020年三季度到2021年二季度的新开工项目,而这个阶段恰恰是房地产新开工快速走强的阶段。如果保交楼政策的效果以及销售企稳的趋势能够延续,房企的施工资金也就有望得到保障,今年房地产的竣工端大概率会有不错的表现,对地产后周期的消费也会产生持续的拉动效应。

  但也正是基于这个规律, 2024和2025年的房地产竣工对应了2021年三季度-2022年新开工的加速回落,届时竣工端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

  天风宏观宋雪涛:地产修复的事实

  天风宏观宋雪涛:地产修复的事实

关键词阅读:地产

责任编辑:李欣 RF1260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