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企业进击 谁是科创板的药明康德

  今年4月份,同属CRO行业的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先后登上了上交所科创板受理名单。

  4月3日,上交所披露了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迪西”)的科创板上市申请。4月12日,上交所又受理了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康达”)的上市申请。

  随着两家CRO企业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而上一次,则是在“独角兽”药明康德(港股02359)(603259.SH)仅用50天在A股主板闪电过会并成功上市的时候。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中国CRO产业在2007年至2017年间,产业规模从48亿元增长至55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7.83%,显著高于全球增速。虽然2019年后“4+7带量采购”陆续试点,大幅降低了仿制药价格,但长远来看,行业的规范、药企研发投入的提高依然为CRO产业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闯关科创板

  美迪西和诺康达均为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企业,即合同研究组织,是指通过合同形式为医药企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的组织或机构。

  CRO的产业链涵盖药品研发的全生命周期,不同企业一般会专注于产业链上的某个细分领域。从主营业务来看,美迪西侧重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服务,2018年两项业务分别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5%和44%。诺达康侧重的则是药学研究,收入占比达到94.6%。

  作为药物研发服务机构,CRO企业的主要客户是创新药和仿制药企业。具体来看,美迪西的主要客户有武田制药、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新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罗欣药业等,客户的集中度较低,前五大销售客户的销售金额共占同期营收的18.91%。诺康达的主要客户有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嘉新创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到58.56%,单是华中药业就占23.92%,相对而言更集中,但也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时代周报记者还发现,2018年,诺康达一直以来的第一大客户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化药不合格企业排行榜第四位,不合格产品数量有5批次。

  值得一提的是,美迪西和诺达康两家企业都处于高速发展期,近三年都取得亮眼的业绩。

  美迪西的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2.3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01%,净利润则从2016年的4394万元增长至2018年的6056万元。

  如果美迪西的财务数据是“高速增长”,那么诺达康的成长就堪称“爆发式”了。招股书显示,诺达康的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2203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1.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90%,净利润从2016年的601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 7757 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9%。诺达康成立于2013年7月23日,至今不满六年,净利润已经超过有着15年历史的美迪西。

  时代周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美迪西,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应。而诺康达公关人士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年不断增加的研发服务合同是公司药学研究服务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

  政策促爆发

  1996年,MDS Pharma Service在中国投资设立第一家CRO企业,此后外资药企在中国开拓市场,将研发业务外包给中国企业,推动了国内CRO行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慢,但中国的CRO行业目前正处于爆发式增长过程中,这从国内排名靠前的CRO企业近年的业绩表现中可见一斑。

  东莞证券研究所统计了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8家国内CRO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整体来看,2015―2017年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和扣非归母净利的复合年均增速分别为32.98%、72.88%和79.88%。盈利能力方面,8家公司的毛利率从2015年的36.26%上升到2017年的41.39%。

  “与其他行业一样,药企选择外包研发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目前很多医药行业的巨头都会通过收购新的公司发展新产品,而不会花费高昂的机会成本组建研发团队去研发新药,这是这个行业的玩法。”某公募基金医药分析师李立(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CRO企业广州海博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帅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国内药企在研发上,经验、数量、资金投入都比较少,而且考虑到业务发展,很少因为一个品种就成立一个临床团队。有些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是代加工、营销、或者生产,企业规划里研发不是重要方向的话,就没有必要养一个临床团队,而是选择把产品外包。”

  行业的爆发离不开资本市场的驱动,而国内药企的研发又与医药政策息息相关。一方面,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另一方面,通过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政策的组合拳促使仿制药提高药物质量,这都给专业提供研发服务的CRO企业带来巨大利好。

  王帅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药企选择一致性评价服务一般会将全流程外包,每个项目的合同金额在200万―1000万元之间,在工艺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全程需要3―6个月,CRO企业能拿到的利润率在10%―30%之间。由于临床服务弹性较大,价格和利润具有不固定性。

  “4+7带量采购政策出台以后,仿制药的价格大大降低,企业会更慎重对一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投入,不会投入到容易亏本的老品种,国家也借此鼓励新产品的开发。”王帅帅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虽然仿制药降价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药企的利润空间,间接影响药企的研发投入,但长远来看,一致性评价依然能促进国内药企的研发需求。

  上述诺康达公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带量采购等政策可能会影响到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积极性,但是带量采购下,加大药品研发投入,促进新药研发上市是药企应对带量采购的最佳出路。总体来看,研发创新是医药行业以及行业内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逻辑,在国内新药研发力度不足的背景下,CRO企业、尤其是行业头部企业必将在重视研发创新的历史大潮中受益。”

关键词阅读:CRO 美迪西 药明康德 合同研究组织 企业战略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