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年业绩“变脸” 华脉科技原始股东一解禁就减持

hqt_00

  次新股华脉科技今年6月迎来首发限售股解禁,但在解禁后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公司股东以及董监高纷纷抛出减持计划,似乎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并不看好。公司上市首年业绩就“变脸”以及行业缺乏整体竞争力等问题逐渐显露,更是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近期,华脉科技股东、董监高纷纷抛出减持计划公告,其中作为持股占比11.94%的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金融,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70万股。然而一个星期后,公司再次发布减持公告,合计持股占比27.51%的公司股东及高管王晓甫、张凡、鲁仲明、吴珩、窦云、吴体荣,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660万股。

  华脉科技于去年6月份上市,今年6月4日迎来首发限售股解禁,也就是说华脉科技上市期刚刚满一年。本次减持的股份来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持有的股份,这刚可以流通了,公司的股东以及董监高就马不停蹄的减持套现,唯一的解释就是对公司未来发展不看好。

  上市首年业绩“变脸”

  华脉科技主营业务为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光通信网络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其中,光通信网络设备是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源泉。

  上市前四年,华脉科技的财报数据表现“喜人”,2013年-2016年营业利润分别约为2663万元、3325万元、4749万元、8395万元。

  但华脉科技这种“喜人”的业绩,却在上市后发生根本性改变:公司营业总收入增加,营业利润却开始大幅缩水。2017年营业利润7355万,同比下降12.4%;2018年一季度营业利润833万,更较去年同期下降69.28%。

  且顾当下 前途堪忧

  近十年来,我国的光通信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和骄人成绩,国产光通信设备厂家在全球光通信设备市场份额中占据第一的位置。但是光通信器件产业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核心的光通信芯片及器件仍然严重依赖于进口,高端光通信芯片与器件的国产化率不超过10%,“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

  中国光通信器件产业与全球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五个:

  其一,国内光通信器件厂家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以组装代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化严重,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厂家更加注重短期盈利,无法获取大量资金用于长期研发投资;同时,国内以价格为导向的集采招标模式,设备、纤缆企业为了抢占份额展开低价恶性竞争,并且价格压力传导至上游器件环节,整个产业链盈利艰难,也直接制约新技术研发。这也导致了高端光通信芯片基本被国外厂家垄断。

  其二,国外厂家通过收购与兼并等方式,不断进行产业链拓展,成功地完成技术与业务转型,使其产品覆盖光器件、光模块领域的几乎所有环节,从无源到有源,从芯片到模块,把握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牢牢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中国光通信器件产业整体起步晚,在诸多方面存在欠缺。

  其三,在光通信器件与模块的国际标准制定中,一直以来很少见到中国厂家的身影,国内标准普遍参照国际标准执行。这导致了国内厂家话语权的缺失,使得标准和行业发展以众多国外大企业的意志为走向,对国内厂家十分不利。

  其四,光通信器件产业发展严重依赖于先进测试仪表、制造装备等基础性行业能力。国内仪表装备厂商基本从事低端设备的开发,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大都严重依赖进口,光通信器件厂家固定资产投资负担过重。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绝大多数中国光通信器件厂家选择“短视”,且顾当下,看重短期利益,难以积累核心技术。目前,光设备和光纤光缆产业已经呈现寡头竞争的局面,光通信器件产业正朝这一趋势发展,如不能够发展出整体竞争力,中国光通信器件产业前途堪忧。

关键词阅读:华脉科技 减持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