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门规划未来三年铝产业发展,铝企龙头最受益
3月28日,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力争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3%—5%,再生铝产量1500万吨以上。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和再生铝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国内铝土矿储量仅占全球3%,进口依赖度高达65%(几内亚、澳大利亚为主),而地缘风险不断加剧供应不确定性。
虽然我国强化了二次利用,再生铝年产量约1000万吨,占全球30%,但企业分散、技术落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足10%。
针对上述产业痛点,政策对铝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三个重点方向:
其一,提高资源保障。加大国内铝土矿勘探与综合利用,降低进口依赖(当前进口占比超60%);
其二,强化循环经济。再生铝占比从2023年的20%提升至30%,推动废铝回收体系完善;
其三,进行高端升级,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车用高性能铝合金,替代进口高端材料。
而基于政策给出的目标,有以下产业受益逻辑:
2027年铝土矿自给率从35%提至40%的目标,利好具备探矿权与技术优势的矿业公司。
再生铝1500万吨产量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的目标,将推动废铝回收网络建设与再生技术升级。
绿电铝占比从25%提至40%的目标,意味着电解铝能耗标准趋严,侧重支持绿电铝(水电、光伏电解)产能扩张,云南、四川等铝产能和绿电均丰富的区域受益。
展望后市,光大证券分析,随着政策落实,短期内,再生铝企业将率先受益,扩产步伐加快。长期看,铝加工企业将加速升级,拓展航空航天等新兴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铝产业总产值。落脚到A股市场,可关注再生铝回收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高端铝材产能占比居前的行业龙头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