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誉远原董事长被禁入证券市场10年,公司及一众高管均遭罚款处罚

作者:智研

4月11日,一则关于广誉远被处罚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对广誉远及其相关当事人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后,作出了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的决定。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警钟,凸显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多年财报存在虚假记载,广誉远及高管受到严厉处罚

经查,广誉远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的年报中,存在"买断式销售"模式披露不真实等问题。公司向部分下游商业公司实施压货,滥用"出库即确认收入"的会计政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同时,对销售费用的处理也存在不正确的情况。这些问题导致广誉远2016年至2022年的年度报告及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对于上述违法行为,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对广誉远及相关当事人作出了严厉处罚。其中,对广誉远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张斌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同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其他高管也给予警告并处以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不等的罚款。处罚力度之大,反映了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信息披露违法频发,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任重道远

广誉远的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信息披露违法问题在A股市场屡屡发生,成为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重灾区"。部分上市公司及其高管漠视信息披露规则,粉饰业绩,欺骗投资者,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破坏了市场秩序。

面对这一问题,监管部门表示要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对信息披露造假行为"零容忍"。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在公布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时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工作要求,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零容忍”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严惩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为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之路任重道远。这需要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进市场生态良性发展。只有真正把信息披露规则落到实处,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营造规范透明、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责任编辑:赵瑞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