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多少?A股有何行情?摩根资管朱超平这么看!

摘要
2022年,预计中国GDP仍保持5%左右的增速。

  2022年,预计中国GDP仍保持5%左右的增速。

  A股市场将持续结构性行情。

  看好新能源以及减碳相关的新兴行业、科技板块、消费行业。

  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或与2021年不会有太大偏离。

  2021年,全球经济轮动上行,经济复苏呈现出从中国市场到欧美市场的传导格局。同时,全球经济仍然面临挑战。一方面,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从2021年12月开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这些都引发了市场对2022年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

  不确定性加大,2022年全球经济会怎么走?A股市场蕴含哪些投资机会?投资者又需要警惕哪些风险?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专访了摩根资产管理执行董事、资深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试图寻找答案。

  海外市场经济增速回落

  对于2022年的海外市场,朱超平认为经济复苏仍然有望持续,但是预料整体的经济增速将会从2021年低基数背景下的高速增长向长期增长趋势回归,转换到比较正常的增速。

  朱超平指出,2021年,美国GDP整体的增长率可能达到5%以上,但在2022年,有可能回到4%以下水平。欧洲和日本大致情况也和美国类似,都是在2021年冲高,2022年增速回落,但是仍然维持稳定。

  一些新兴市场地区,特别像东南亚地区,因为疫情防控方面的问题,导致经济复苏迟迟没有完全启动。

  在2022年随着整体地区的疫苗接种比重开始上升,朱超平认为这些地区有望能够全面开放经济,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整体出口的复苏,来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反弹。所以,2022年成熟市场能保持正常水平的增速,而新兴市场可能还能实现较高的增速。

  中国GDP保持5%左右增速

  2021年,央行货币政策以稳字当头,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与此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由2021年年初的流动性外溢到下半年开始预期收紧。在这一过程中,中外货币政策出现错位,中国央行不随美联储起舞,而是以具有独立性且稳健的政策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2022年上半年,可能有进一步的宽松和稳增长措施出台,可以让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稳定性。所以在整体上,我们认为,2022年全年中国GDP还是可以保持在5%左右的增速。相对于2021年下半年,今年的整个经济增长前景应该会更加乐观一些。”朱超平表示。

  那么,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2022年又将如何表现?

  朱超平认为,中国2021年的主要增长压力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的投资。在2021年10月、11月开始,当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已开始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还是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在信贷来源方面受到一定的抑制。

  朱超平指出,2022年,随着央行和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供应恢复到比较正常的水平,房地产市场能够逐渐企稳,并带动整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一定的回升。

  在基建方面,朱超平认为,融资端会有进一步的宽松,特别是在2021年四季度开始,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发行有一定的加速。同时,各地区开始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开工,例如上海市刚刚举办了82个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在此基础上,2022年一季度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实物工作量。不过,基建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还有待检验,主要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可能很难再找到大量能够带来比较高回报的投资项目。

  因投资项目回报的问题,朱超平表示主要的基建投资方向可能还是在科技领域,例如5G网络等,最近各地陆续启动的重要项目也集中在这方面。但是像传统“铁公基”项目,在2022年不太可能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这也是2022年投资难以快速上行的一个原因。

  在消费方面,朱超平相信稳增长的措施能够拉动整体的消费回暖。

  “房地产的调控对相关消费产生一定的压力。同时,一些针对特定行业的监管措施,造成了相关行业就业形势的紧张,导致从业人员对未来的预期变得更为谨慎,进而影响到消费者信心。在稳增长的措施出台后,整个消费者的信心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支持,所以2022年主要的增长动力还是来自于消费。”朱超平指出。

  在进出口方面,朱超平对2022年保持谨慎乐观的看法。一方面,全球市场的需求仍然有望维持强劲的增长。另一方面,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重启后,可能实现更快的出口增长,分流部分对中国的需求,使得出口方面不会像2021年一样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A股持续结构性行情

  2021年,A股走出震荡分化、板块间持续轮动的结构性行情。在年初核心资产抱团行情瓦解后,市场热点在板块间持续切换,推动股指持续上涨。

  谈及2022年A股走势,朱超平认为A股市场在2022年将持续结构性行情。在政策面回暖的背景下,整体的市场走势应该强于2021年。

  2022年,朱超平看好三方面投资机会。

  一是持续看好新能源以及减碳相关的新兴行业。这些行业还处于增长的早期,所以未来的增长空间会比较大,相关股票有望产生超额回报。

  二是看好科技板块。科技硬件是国家持续支持的一个行业,而且相关行业在2021年经历了一轮比较充分的调整,2022年有望在比较合理的估值基础上获得一定的上涨空间。科技行业中的互联网或者软件板块在2021年受到调控政策较大的影响,政策对头部平台产生了比较大的压力。但是,在头部平台的垄断力量受到抑制的同时,一些处于行业第二梯队的公司能够逐渐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是消费增速有望回升,从而拉动整体行业的热度。在2021年,PPI和CPI之间出现比较大的剪刀差。而在2022年,这一剪刀差有望缩小。一些消费类的龙头企业有较强的市场定价权,已经开始逐渐上调产品的销售价格,在2022年可以获得较高的营收和盈利增速,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

  港股估值居于洼地

  基于大陆市场互联网行业受到监管,对港股上市的科技平台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叠加海外投资者的资金流出等因素,导致2021年港股整个氛围比较低迷。

  对于2022年港股表现,朱超平表示,目前港股的估值已处在极低的底部区间,下行风险有限,投资者可以继续关注和投资于港股。如果中国香港在2022年能够重新开放经济,那么整个本地市场的服务和流量都可以恢复,也有利于支持整个港股市场的表现。

  “因为有很多H股的营收基于内地市场,所以内地整体经济的回稳有利于拉动港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我们不认为美联储今年进入加息会立刻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撤离。因为美联储加息的起点还比较低,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仍然低于2%,哪怕加息之后,收益率在今年年底仍然可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上面,不至于立刻对新兴市场构成很大的压力。”朱超平指出。

  由于受到监管压力比较大的几个互联网平台在港股指数中权重较大,港股在2021年也面临行业监管带来的不确定性。

  “我们相信在2022年,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不会再像2021年一样呈现突发性和比较猛烈的特点,整个的监管目标会更加清晰,而且监管的规则会逐渐形成长期透明的体系。投资者会更容易对港股一些主要的科技公司进行重新的估值和定价。因此,这些公司受到的价格压力,也不会像2021年这么大。整个市场可能趋于稳定,而且随着整体经济企稳,可能会有一轮行情。”朱超平表示。

  人民币汇率水平处合理区间

  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震荡前行,走出了“独立行情”。

  “如果跟历史上的汇率水平,还有最近的中国和美国的息差来比,根据我们的一个分析,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上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2022年,如果国内货币有一定的宽松,加上美联储的加息动作,有可能对人民币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2022年全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应该跟2021年不会有太大的偏离。”朱超平指出。

  但是这种下行压力也不一定是坏事,朱超平认为,2022年的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可能不会像2021年这么大,汇率有一定小幅度的贬值,也是有利于支持整个出口的增长,来帮助出口行业实现生产和就业的增长,也是有利于支持国内整体经济的复苏。

  “2022年只要没有出现大幅度、突发性的贬值,我们相信中国人民银行也是会继续去观察汇率,然后让它保持在与当前波动区间比较接近的水平上。如果汇率出现短期快速贬值的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朱超平表示。

  多元化投资策略避险

  虽然2022年有很多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挖掘,但是还是需要警惕潜在风险。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正在全球疯狂蔓延,朱超平认为,2022年新冠病毒会不会再出现一些新的变异是未知因素。特别是一些人口比较密集的新兴市场,如果全面重启经济,会不会发生新冠病毒的新变异,造成新的恐慌,这是一个风险。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疫苗还是在继续改进,而且会有控制疫情的药物研发,这些方面来说是有利于抑制整个疫情的。所以,总的来说,现在投资者整体是偏乐观,但是我们也担心意外的情况出现,可能会严重打压这种乐观情绪,导致市场出现比较大幅的波动。”朱超平指出。

  投资者还需警惕通胀风险,朱超平表示,美联储已经改变了通胀是暂时性的这一推断,认为通胀可能是更具持续性,可能会在2%的目标值以上维持比较长的时间,投资者也逐渐接受了这一观点。但是,如果说通胀还是长时间高于3%或4%,那么美联储为了应对这种更严重的通胀,可能会把加息时点提前,对市场造成比较大的波动。

  在控制风险方面,朱超平建议投资者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在股票市场周期行业和各个长线主题之间保持较为均衡的配置。“由于今年仍然可能呈现结构性的轮动行情,抓题材股、进行短线择时交易的难度较大,利用均衡配置可以防止追涨杀跌带来的风险。有条件的投资者也可以在海外市场寻找机会,我们更为看好东南亚新兴市场在今年的复苏前景和股票市场回报”。

  同时,应对通胀的冲击,他建议投资者多关注股票、债券之外的一些机会,比如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信托等实物资产的投资机会。因为这类资产的投资回报和通胀密切挂钩,所以利用这样一些投资可以对冲一部分通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阅读:A股

责任编辑:张振江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