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的电力成本有多少?

  各行业的电力成本有多少?

  10月8日,国常会指出“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给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会议强调要“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在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部分投资者担忧电价浮动范围放开后电价或大幅上涨,这将抬升各行业的生产成本,那这一影响究竟有多大?本次策略甜点做一个简单的测算。

  首先介绍下我国的用电情况。2020年我国一年用电量约为7.5万亿千瓦时,其中近7成的用电量来自第二产业,16%为第三产业,15%为居民生活用电,第一产业的用电量只占1%。进一步拆分各个行业的用电情况,截至2018年全社会用电中,用电最多的是电力行业本身的用电,占比12%,其次是有色冶炼(9%)、黑色冶炼(9%)、化学原材料及化学品制造业(8%)、非金属矿物业(5%)。有色+黑色+化工+非金属矿物四个行业的用电合计占全社会用电量占比的31%,占第二产业用电量的比重接近一半,是名副其实的高耗能行业,此次国常会会议中提及的“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中的行业即可以简单理解成上述四个行业。

  其次介绍下什么是市场交易电价。电力由于是基础能源,影响着经济和民生,因此长期以来电力一直是政府指导定价。但是由于发电主要靠煤,煤的定价是市场化的,在市场煤+计划电的结构下,煤炭价格大幅上升后电力公司会陷入亏损,为了缓解这一矛盾,2004年后我国建立了煤电联动机制。之后我国煤电联动机制又进行多次改进,直到2020年起,我国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基准价按各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幅度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其中具备市场交易条件的工商业用户上网电价由市场化方式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暂不具备市场交易条件或没有参与市场交易的工商业用户用电对应的电量,仍按基准价执行。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电价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计划电价,比如居民用电、农业用电、小企业用电等各地均有对应的指导价(目录电价),另一种是市场化成交的电价,用户端的参与者主要是大型企业。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官网,2021年1-8月,我国全社会用电5.5万亿千瓦时,其中市场交易电量2.4万亿,占比44%。

  随着市场化交易电价的浮动范围拓宽,加上国常会提出要“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有部分投资者担忧电价的上升会推高各个行业的成本。我们可以借用2018年统计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来估算各个行业成本和收入中电力成本的占比。投入产出表显示了上百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基础化学原料”这一行业为例,2018年该行业总产出为2.6万亿元,其中与各个行业相关的投入为2万亿元,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与各行业不直接相关的增加值为0.6万亿元。在投入的2万亿元中,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相关的投入为2800亿元,因此基础化学原料行业中电力成本占投入总成本(近似等于营业成本占比)的比例为2800/20000=14%,电力成本占总产出的比例(近似等于营收占比)为2800/26000≈11%。以此为估测方法,我们测算营收占比中电力成本较大的行业有基础化工、管道和铁路运输、水泥、有色系金属、黑色系金属、肥料、陶瓷等。因此如若电价上涨,这些行业的成本增加可能更多,且国常会指出“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前文我们测算的有色、黑色、化工、非金属矿物等高耗能行业的电力成本上升可能更多。

  

  

  风险提示:投入产出表中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投入未必等同于电力成本,以此估测或存在较大误差。

关键词阅读:电力成本

责任编辑:李欣 RF1260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