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中国证券报

  1月净买入近3000亿元 外资加仓中国债券势猛 

  2021年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大力加仓中国债券,达成现券交易逾万亿元,单月净买入近3000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外资正加快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这是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投资价值的表现。

  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多地稳投资路径明晰 

  寒冬腊月,在中铁京雄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大大小小的挖掘机、钻机在暖阳下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新年伊始,多省市重大项目密集开工,近3万亿元项目接踵而至,各地两会亦描绘出稳投资新图景。

  春季行情根基未变 “持股过节”有底气 

  关于春季行情,市场有种说法:“一月前奏、二月最肥。”但是,1月底以来市场的回调,让不少投资者开始产生担忧。对此,机构人士表示,1月市场涨幅过大,获利筹码在短期多种因素扰动下,部分投资者选择阶段性兑现。

  个券破发频现 “四盆水”浇凉转债市场

  去年12月以来,转债市场明显降温,新债上市破发数量增加,存量转债中跌破面值的个券数量大增,转债指数甚至背离股市走弱。沪深市场4日共有超300只转债下跌,中证转债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走低,盘中创出近7个月新低。

  上海证券报

  1月信贷投放力度不减 市场呈供需两旺格局 

  央行公布的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自去年二季度开始,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持续居于高位,一季度至四季度分别为66%、75.8%、73.5%、71.6%。记者近日从多位银行人士处了解到,为完成年初的“开门红”任务,各家银行1月贷款投放节奏较快,且新增贷款力度不减。

  评估试点优化制度 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牛鼻子”工程。证监会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提出,要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规则完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等工作,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资金紧平衡 市场缺热点 A股连续两日超3000只个股下跌

  3231只个股下跌,2月4日A股市场的“下跌面”进一步扩大,且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有超过3000只个股下跌,这还是今年头一回。同时,一些“抱团”的核心品种却异常坚挺,部分龙头股甚至在个股普跌时又创出新高。

  2020年至今12家公司IPO被否 监管看出了啥“病症”? 

  今年以来,83家IPO上会企业中有63家成功过会,3家被否,其余17家为暂缓审议或主动撤回申请材料,过会率为75.9%。而2020年全年IPO上会过会率高达96.9%。

  证券时报

  李克强: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将更加稳固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过艰苦努力,全年经济实现2.3%的增长,这是来之不易的。新的一年,中国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精准施策,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将更加稳固。

  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维护流动性合理适度 

  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央行终于重启14天期逆回购。2月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35%。当天恰好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并未有流动性净投放。

  近一周436股获机构买入型评级 超五成股价上涨 

  数据统计显示,近一周(1月29日至2月4日)券商分析师共对436只股票(除科创板之外)给予买入型评级,包括买入、强烈推荐、推荐、增持等。

  多地争相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市内免税受追捧 

  省级两会接近尾声。记者梳理发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频频点题。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候选者主要来自省会、计划单列市,但也有洛阳这样的历史名城。

  证券日报

  护航流动性 央行开启今年首次14天逆回购 

  2月4日,央行发布消息,为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平稳,当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仍维持2.35%。2月4日为央行今年以来首次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

  四天三城出台住房租赁新规 京沪深齐发力严控“租金贷”

  2月4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至此,四天时间内,北京、上海、深圳已相继发文整顿住房租赁市场秩序。

  地方重奖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 精选层企业积极备战 

  目前,沪深交易所已就新三板转板上市规则完成征求意见,该项改革措施已进入实操落地阶段。同时,部分地区也出台政策“真金白银”激励企业转板上市。据采访了解,目前部分新三板精选层企业已开始积极备战转板上市。

  严禁经营消费贷违规入楼市 北京有银行已开启全面自查 

  近期,有市场人士反映,有部分购房者为填补房屋交易资金缺口或进行套利,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或“过桥”资金;部分非法中介参与其中牟利,为违规行为推波助澜。

关键词阅读:四大证券报

责任编辑:李欣 RF1260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