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沃斯成不了戴森

  双11终于尘埃落定。

  除了逼近5000亿的总成交额令人咋舌,今年更是有多达474个品牌在双11加入了“亿元俱乐部”。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懒人经济”的滋养下,各种“不动手”产品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在天猫双11生活电器行业销售TOP10中,科沃斯、添可(科沃斯旗下高端线)、云鲸,3个品牌都是卖吸尘器的。如果把吹风机销售占比第一,吸尘器次之的戴森加上,前10里就有4个吸尘器品牌了。

    

  虽然这4个品牌主打的产品各不相同,有推杆式吸尘器(戴森)、扫地机器人(科沃斯、云鲸)和推杆式扫拖一体机(添可),但瞄准的,都是国内200亿的清洁家电市场。

  2016-2018年,国内清洁家电市场以每年30%以上的增速从100亿增长到了194亿。但到了2019年,增速在大起之后迎来了大落,一落就落到了5%以下。 

  或许是因为吸尘器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吸尘器和智能家居的“混血儿” - 扫地机器人,开始成为各大厂商发力的目标。 

  由于入局最早,科沃斯在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的市占率接近50%,其次是米家和石头,各占12%左右。从销售额上看,科沃斯也已经连续几年进入了生活电器TOP3,对戴森的位置虎视眈眈。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沃斯在清洁家电领域已经超过了戴森,因为对戴森销售额贡献最大的是吹风机,而科沃斯的销售额绝大部分都来自吸尘器/扫地机器人。

  或许是因为这一点,让科沃斯的董事长钱东奇看到了在清洁家电市场制霸的希望,他也在今年立下了一个“3年打败戴森”的flag。 

  扫地机器人的“龟兔赛跑”

  科沃斯是跟吸尘器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钱东奇的第三次创业。

   

  钱东奇的第一次创业,是辞掉了汕头大学老师的工作,去海南做起了外贸。中国出口的第一台吸尘器,就是经由他手。 

  外贸业务做得火热,使钱东奇产生了“与其帮别人卖,何不自己生产来卖”的想法。于是钱东奇拿出积蓄,跟别人合伙开了一个工厂,做起了吸尘器代工生产。

  没过多久,正好赶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吸尘器品牌,英国的Hoover,准备把英国的工厂关了,完全来中国生产。钱东奇抓住了这个机会,拿到了Hoover的代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拿下Hoover之后没几年,世界上知名的吸尘器品牌,几乎都是由他的工厂生产。 

  2000年,不满足于为他人“做嫁衣”的钱东奇开始筹备研发机构,准备向针对国内市场的自主品牌转型。 

  钱东奇说,早期过于看重技术的力量,认为有技术就一定可以把事情干成。走了许多弯路以后才学到,做品牌和做创新完全是两码事。

  当时钱东奇的品牌还叫泰怡凯(TEK),曾推出过“鼻祖”扫地机器人小Q。

   

  而在加深了对品牌运作的理解以后,钱东奇把新思路用在了原本是泰怡凯旗下品牌的科沃斯身上,并成功实现了品牌化。 

  2011年,科沃斯品牌单飞,成立了科沃斯集团公司,再把泰怡凯并入为了子公司。

  而在科沃斯“找自己”的这十几年里,戴森也带着“黑科技”旋风,开启了入华之旅。

  2005年,在国际上大获成功的戴森尝试进入中国。当时国内的吸尘器市场还是海尔一家独大。

  不过,当时国内的小家电市场也才刚刚萌芽,中国家用吸尘器的年均出口量在1900万台以上,但国内销量仅在200万台左右。

  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价格,即便是国产家用吸尘器,在当时也要千元以上,价格远远没有达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程度。

  因此,放到现在价格都是硬伤的戴森,首次入华全面溃败。

  直到2012年,发现中国大陆消费者去香港购买戴森吸尘器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戴森终于决定卷土重来。

  也就是在戴森二次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实现销量爆发的2015年左右,风光无限的戴森让科沃斯看到了自己在国内的发展方向-中高端家电市场。 

  可惜,科沃斯在举着“白科技”的大旗尝试了戴森的推杆式吸尘器之后发现,想在戴森的领域打败戴森,太难了

  科沃斯的推杆式吸尘器不仅在功率和续航能力上一直比戴森差那么一点点,还一直存在着扯不清楚的“外观侵权”。

  于是科沃斯知难而退,开始集中火力攻占扫地机器人领域。

  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的增长开始于2013年,2014年扫地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了80%以上,2015年又同比增长了97%。虽然2016以后增速放缓,但这个放缓后的增速也在每年40%以上。

  “推杆式+机器人”的双轨路径在吸尘器行业逐渐清晰起来。

  而要说到98年就开始研究扫地机器人的戴森,怎么拱手相让了这么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典型的“龟兔赛跑”故事 - 可能是没有料想到扫地机器人需求放量来的这么早,也可能就是戴森自称的精益求精,希望它的扫地机器人能平衡全球不同市场的偏好差异,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结果就是产品上市反复跳票。

  戴森扫地机器人14年发布,15年在日本发售,17年5月才来到了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还有超过6000元的扫地机器人天花板价格。

    

  同时,闭门造车20年的戴森扫地机器人,虽然延续了“黑科技”的优良传统-吸力最强,也就是说在无障碍的情况下能扫的最干净,但是在路线规划、障碍物规避等“智能”方面,并没有比国产品牌强多少。

  因此,戴森目前在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基本还是个“门外汉”。

   

  吸尘器能赢,但科沃斯很难

   

  那么,如果从此在产品上分道扬镳,各自美丽,科沃斯扫地机器人把戴森吸尘器打败吗?

  我觉得可以。

  戴森吸尘器增长的疲态到V11系列的推出已经昭然若揭,“黑科技”-数码马达带来的边际吸力提升正在变小,到了V11甚至已经有所溢出。

  事实上,戴森V8的吸力已经足以满足绝大部分家庭应用场景,而到V10、V11,产品的升级已经开始往续航时间、甚至液晶显示屏这些并不是戴森强项的附加功能上转移了。

  戴森吸尘器的迭代似乎已经无路可走了。

  反观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除了性能上还有进步的空间,由于科沃斯旗下的添可已经把推杆式的扫拖一体机做的很成熟了,继续精进扫拖一体的机器人,也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另一方面,在欧美市场增长趋于稳定的戴森,2017年作出“亚洲将成为未来最大市场”的判断后,生产和经营重心完全转移到了亚洲。而目前戴森在中、日、韩、澳市场的爆发增长也已经过去,增长率开始挤牙膏。

   

  但比起已经“脱欧入华”的戴森,添可2018年5月份才开始走出去,而且目前只进入了美国市场。入场后表现也不错,目前在手持吸尘器市场已经获得了12.9%的市占率。

  那么,凭借扫地机器人,科沃斯可以打败戴森吗?

  我觉得不行。

  戴森对研发的痴迷几乎无人能敌。2014/15年,戴森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值基本在12%,而后提升到了15%-18%,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药企研发投入的均值。

  而科沃斯在19年研发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的情况下,也只占营收的5%。

  回想钱东奇把泰怡凯的失败总结为“过于看重技术的力量,认为有技术就一定可以把事情干成”,对在实验室里烧钱这件事的态度,可能是科沃斯或者其他国产品牌里还跑不出一个“戴森”的原因。

  另外,戴森从干手机、吹风机再到吸尘器、空气净化器和照明产品,都共用一个戴森的“心脏”-数码马达。“黑科技”的研发成本也因此可以得到有效的分摊。

  戴森的产品线完全符合“范围经济”的特征 - 产品的平均单位成品随着品类的扩宽而降低。

  而数码马达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远超过现在已经在台面上的清洁家电和美容美发。虽然戴森的电动汽车项目是否还在进行是一个迷,但这个项目至少证明了戴森可以尝试的领域不是随便一个吸尘器厂家都可以去尝试的。

   

  在这方面,科沃斯的劣势非常明显,因为它目前可以发展的方向还局限在扫地、拖地、擦窗户。而科沃斯对“走出家门”以后的发展规划是进军商用清洁领域,依旧是扫地、擦窗。

  更残酷的是,即便是在扫地机器人的领域,科沃斯老大的位子也并不如戴森在吸尘器领域坐的稳。别说国际上还有松下、iRobot等强手,国产品牌中美的等传统家电大佬大力押注,小米等互联网新势力也大举入侵。

  扫地机器人还没有发展成刚需,但市场已经非常拥挤。

  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扫地机器人,同质化严重。最会“扫地”的戴森,性价比极低,而其他机器人目前都还是在靠“扫地”以外的性能圈地。

  因此,比起紧盯着戴森,想把品牌化做到极致,现在反而到了科沃斯应该回去实验室里烧钱的时候。

  别等到3年以后,戴森没追上,反而被其他同僚超了车。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