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十四五关键词--扩大内需 科技自强

  来源:中信证券

  2020年10月26日-29日,中共中央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研究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们点评如下。从供给端看,科技创新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未来有望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政策体系,强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科技力量。从需求端看,收入分配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扩大内需的两大抓手。建议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并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端要素和优质资源进一步聚集到核心城市群,力补二、三线城市的公共服务短板。

  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方式已不可持续,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将更加突出。

  当前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的历史交汇期,本次会议适时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1)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或将进一步完善“首台套”、财税激励、政府采购、金融支持等政策。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公布,有望制定新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并对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领域重新进行系统性梳理。

  2)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还将继续承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任,释放自主创新潜能,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研发经费或将向基础学科倾斜,并扩大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比例;有望继续推广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评价方式应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

  变局之下需扩大内需,关键在于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随着疫情的演进和中美摩擦的不断升级,国际形式错综复杂,全会再次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之下,扩大内需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消费是内需的压舱石,提振消费或需从三方面着手:

  1)优化收入分配让群众“能消费”。全会提出到203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我们预计收入分配改革或将着重激发劳动、科技、土地等要素活力,以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2)优化供给让群众“愿消费”。全会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群众消费意愿。

  3)强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让群众“敢消费”。全会强调“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相关政策有望提升群众消费意愿,促进居民储蓄行为向消费转化。

  基于全会“全面促进消费”的目标,我们提出了释放消费潜力的两个建议。

  •   建议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根本上提振居民消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们认为着眼于“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的2035年远景目标,也应提出2020~2035期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倍增”的具体含义有两种可能的解释:1)2035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番,要求未来15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达到4.7%左右;2)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增加一倍达到8亿人左右。根据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的测算,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增加一倍需要人均收入提升至当前的2.3倍左右,如果到2035年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未来15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达到5.7%左右。

  •   建议全面放开生育限制,逐步建立鼓励生育的制度体系。剔除二孩的堆积效应,2019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已下跌至1.10左右,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韩国的1.08,生育政策转向已迫在眉睫。会议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而放开和鼓励生育正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长期出路。鉴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有望于明年年初发布结果,届时或将是具体政策出台的最佳窗口。参考国际经验,单纯放开生育限制的效果并不理想,要扭转生育率持续下行的长期趋势,还需配套出台完善现金补贴、税收减免、产假制度等激励措施。

  高质量推动城镇化思路明确。除启动全面乡村振兴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城市群、都市圈将推动高端要素和优质资源进一步集聚,产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完善将有广阔投资空间。

  会议明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0%。

  我们认为,伴随户籍、土地等系列要素的进一步松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高质量推进。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为代表的城市群,以及武汉、郑州等为代表的新一线都市圈将充分发挥“核心发动机”的作用:一方面,人才、技术、资本等先进生产要素将更有效集聚,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有机会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中国的产业升级与动能切换;另一方面,新一线城市及广大二、三线城市将力补城市服务的短板,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服务的供给质量,实现公共服务与人员流动的有效匹配。因此我们相信,城市群发展带动新型城镇化,将是扩大内需、带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升级的核心抓手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特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使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可或缺。

  9月22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生产端,或将继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技术趋于成熟的光伏风电设备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装机潮。能源消费端,或将继续推广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尤其是大力支持充电桩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迈向美丽中国还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矿山损毁土地、河流污水治理等历史欠账或将加速清理。

  资本市场改革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重要方面,或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持续加速,助力双循环格局实现。

  资本市场对双循环格局而言具有独特作用。对上游而言,资本市场可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对间接融资的有效补充。对下游而言,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可发挥财富效应,助力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会议通稿强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未来资本市场改革或将围绕融资端、投资端和机构端持续加速,贯彻“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预计退市制度改革或在2020年底开启,全市场注册制或在2021年中旬推出,值得重点关注。

  参考十八届五中全会节奏,预计2020年11月3日左右或将全文刊发中共中央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习近平同志的说明。

  10月29日公布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对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的描述较为简略。参考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节奏,预计2020年11月3日左右或将全文刊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习近平同志对此的说明,届时我们将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中共中央对规划的建议。另外,预计2021年3月全国两会上将正式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

关键词阅读:十四五 中信证券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