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双循环”下的变局--发展成渝“一箭三雕”

  来源:中信证券

  2020年10月16日,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文件对成渝地区定位较高,或可比肩三大都市圈。“双循环”背景下,发展成渝都市圈或可“一箭三雕”,即扩大内需、开拓外需和保障产业链完整。未来成渝地区基础设施空间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为发展重点,此外当地国企或可借力政策东风进一步深化改革。

  成渝都市圈文件规格较高,或可比肩三大都市圈。

  2020年10月16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对成渝的定位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考虑到文件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且其中对成渝的定位相对较高,我们认为其级别或可比肩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三大国家级都市圈。

  “双循环”背景下,成渝双城都市圈的发展或可“一箭三雕”。

  •   从扩大内需看,成渝地区经济总量较大且消费能力较强,其发展或可带动国内市场空间的扩张。在新冠疫情与中美摩擦升级的背景下,我国要大力发展“双循环”,其中扩大内需是重中之重,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关键在于提升居民收入,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打开我国内需空间的钥匙,而成渝地区独具优势。一方面,成渝地区人口资源充足,2018年成渝城市群常住人口突破9500万人,重庆、成都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另一方面,成渝地区消费倾向较高,其社零年均增速在10%以上。《规划纲要》强调,发展成渝都市圈“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雄厚的人口基础与较高的消费倾向共振,发展成渝地区或可带动内需市场的扩大。

  •   从开拓外需看,成渝地区位于我国中部,有望打造成为面向欧亚大陆桥的内陆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的建设使西部的对外通达性较过去有较大提升,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接外贸功能。比如,蓉欧快铁横跨欧亚大陆9,826公里,时间仅需10天,时间为传统海运22%,而费用仅为空运1/4。进入内需为主、外贸向西的时代后,具有产业集群条件的成渝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大大凸显,有机会成为对外贸易核心增长区。2018年贸易摩擦开始当年,重庆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0.5%,而四川更是增加了近40%。《规划纲要》强调,成渝要“唱好‘双城记’,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成渝地区或可凭借区位优势占据先机。

  •   从保障供给看,我国或将发展中西部地区以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成渝地区自身产业基础雄厚,可事半功倍。一方面,在对外贸易竞争中,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配套生产成本,加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我国也要应对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和挑战,避免制造业空心化。因此,未来应推动东部产业向西部进行转移,其核心任务是保全完整产业体系。成渝地区产业基础雄厚,2019年该地区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1.6%,手机产量占全国的19%。随着产业体系的不断发展,成渝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制造产业牵头的优势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互补,双城产业协同合作,比如成都的Intel芯片厂和重庆的电脑整机制造厂即为优秀典范。《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成渝有利于“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保障我国产业链安全的重要一环。

  投资机会:

  •   经济发展需基建先行,市政施设与公路铁路等或为重点。《规划纲要》强调,“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我们预计未来成渝地区除了继续加强主城区的市政设施建设外,还将大力发展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公路、铁路等建设亦为重点。

  •   产业升级空间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为发展方向。产业转移需考量当地产业基础,成渝城市群拥有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集群,未来产业规划的重点在于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   国企改革意愿较强,或可乘借东风。成渝地区的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改革意愿,2019年4月,四川国资委打造了我国中西部首个国企改革ETF,并于同月成立“四川蜀兴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助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本次的《规划纲要》彰显了中央对成渝地区的重视,未来当地国企改革或将借力政策东风,将改革更进一步。

  风险因素:

  贸易摩擦升级风险,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政策不及预期风险。

关键词阅读:中信证券 成都 重庆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