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盛宴拉开 京东数科的王牌是什么?

  数字化空间有多大?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拟上市消息掀起的市场涟漪说明了一切。借风使力,中国的数字科技企业正在拥抱资本市场。

  9月11日晚间,上交所科创板对外披露了京东数科招股说明书,招股文件显示,京东数科本次将发行不超过5.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从独立于京东体系,到成长为金融科技巨头,再到深耕数字科技,登陆资本市场,京东数科只用了7年时间。

  据上交所官网披露,京东数科本次拟融资金额为200亿元,随着招股书发布,这家有望成为科创板“数字科技第一股“的企业首次披露了其营收模式及其占比。市场分析指出,按照增发10%募资金额200亿进行粗略估算,京东数科估值超过2000亿元,约为母公司京东集团的1/4。

  登陆科创板对迅速成长的京东数科来说是一种认可。当然也有质疑声肆起,“2000亿的估值,凭什么?”

  京东数科的“基本盘”

  估值是对企业当下状态的评价,更是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预判。可以说,资本市场不仅基于各类数据指标,也要前瞻性研判外部环境、发展趋势,看一家企业的“故事”是什么,想象空间有多大。

  从现阶段业绩来看,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0.7亿元、136.16亿元、182.03亿元和103.27亿元,持续保持增长;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72亿元、0.17亿元、10亿元、3.87亿元,经营利润前两年已转正。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的毛利率分别为54.69%、64.38%、65.77%和67.08%,呈上升趋势。

  大的框架下,三大类板块——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政府及其他,在2017年收入分别为15亿元、73亿元、7315万元,其中商户与企业服务是核心业务,占比80.5%。2019年,金融机构收入达到62亿元,商户与企业达到109亿元,二者分别占比34%和60%。到了今年,金融机构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上半年达到41%,企业与商户对应降至52%。

  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业务是市场对京东数科最熟悉的部分。根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6月末,京东数科累计为金融机构推荐了超过200万存款用户、超过2200万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用户,以及促成了近1000万张的信用卡发卡量;为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推荐了超过6700万理财产品用户;为保险公司推荐了超过4500万保险用户。京东数科给金融机构带来的个人及小微企业存款,金额超过7000亿元。

  这些数据,这些合作与技术输出,给京东数科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本盘”。

  打造“科技+产业+生态”模式

  除了金融科技呢?

  事实上,这也是外界对包括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在内的科技公司一直以来的误解。立身于“金融科技”,2018年11月,京东金融正式更名为京东数科。转型后的京东数科开始在智能城市、数字营销、AI等领域发力。产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粘合度更高。看似是简单的更名,背后实际上是价值取向的变化。万物互联时代,京东数科希望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下“先手棋”。

  这些内容也是其成长性和成长空间的重要体现——将大数据和技术赋能在更广泛的领域,而不仅仅是金融科技。为产业释放的产业和红利,延伸至上游实体经济去创造价值,是当下国内政策所反复鼓励的,是新的发展阶段下数字化发挥最大效应之处。

  京东数科所布局的智能城市、数字农牧、数字营销、智能机器人等各个业务体系,均已实现大规模落地。这些领域虽然还没有金融科技对京东数科的贡献大,但无疑,产业数字化是块“大蛋糕”,也是京东数科突破原有“天花板”的重要一步。

  根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2005年至2019年,产业数字化规模复合增速高达24.9%,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9年的29.0%,预计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将达33.75万亿元。

  产业数字化的“快车”如何搭上?京东数科给出的答案是——切入产业,将企业的“小闭环”变为产业的“大平台”。

  跨领域协作与赋能,know-how非常关键。在智能城市领域,京东数科攻城略地数十个城市,并且将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落地雄安新区,成为新区块数据平台的建设者,该平台将成为雄安打造数字孪生城市的数据基底;数字营销领域,京东数科建设的以5G、IoT为基础能力的物联网平台连接能力做到领先,多达80万实时在线的各种屏幕设备,构成了国内最大的线下程序化广告交易平台,支撑着国内唯一达到1000万级终端数量的线下广告网络,包含从京信大厦中国第一屏到大兴机场,再到5万个普通社区门禁屏。

  空间还在继续被打开。近日,陈生强在2020服贸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表示:“智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目标已经不是简单的政务上云,而是要在顶层设计层面,把包括产业数据、政务数据在内的数据全面打通。”

  新时代下的“英雄”

  当下,国内的科技赛道可谓巨头林立,A股科创板企业“科创气质”凸显,2019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12.9%,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拥有107项发明专利。此前已上市的寒武纪、中芯国际等头部科创企业,以及即将登陆的京东数科和蚂蚁集团,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行列。资本市场的包容度,也让这些企业有了更多可能性。

  今年上半年,企业在疫情的影响下仍然显示出了较好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半年报数据显示,174家科创板公司的营业收入合计831亿元,同比增长2%;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合计105亿元,同比增长27%。各家在发展的路径上虽有相对不同的优势和目标,但外界认为,登陆科创板是对国内科创企业的极大认可,相较于估值,科创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成长性更为重要。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增加、板块市值增大、代表性及市场影响力增强,科创板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研发依旧是这些科技巨头的安身立命之本。从京东数科跟蚂蚁集团披露的招股书来看,两家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都不低。2019年,蚂蚁集团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这一数额几乎为同期科创板新股(具有可比数据的公司130家)研发总支出(212亿元)的一半。京东数科在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11.88%、12.80%、14.10%以及15.67%,而15.67%的研发投入占比在截至目前科创板所有年营收超百亿的公司中(含已申报)位居第二。

  招兵买马,开疆拓土,是京东数科7年多时光的诠释。作为2000亿估值“数字科技第一股”,上市后必会面临更多挑战。现在京东数科最需要的就是将已经拓展的业务踏实落地,做出更有说服力的成绩。

  每个时代都有其要造就的“英雄”。国际上不乏先行者——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国内也有BAT。或许此时此刻正给予了金融科技、数字科技最好的机会窗口。正如陈生强所说:“我希望我们所有人达成一个共识,我们不是要做一家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公司,我们要做的是百年基业。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我们不需要去关心风口是什么,因为我们的未来由我们自己来创造。”

关键词阅读:数字科技

责任编辑:张振江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