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消费扩容促循环 分配改革应先行

  来源:中信证券 

  落实扩大内需、形成“大循环”格局离不开消费的支撑。我国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诸多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除。收入是居民消费的长期决定性因素,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或是抑制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优化劳动、科技、土地等要素的分配机制,或将有效提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并最终提升居民消费。 

  形成“大循环”格局或以扩大内需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或是其中的关键之举。

  对于国内循环,要改变过去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局面,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是应有之义;对于国际循环,只有扩大内需,才能充分利用国内需求对国际要素的吸引力,加强国际先进要素和中国市场的互动。此外,中外经济总量的相对变化也使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而在内需中,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尤为关键。2019年,消费的GDP占比达到55.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动机”。

  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2019年,中国居民部门消费对GDP贡献率仅为38%,远低于60%左右的国际平均水平。我们认为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或能为短期的消费回补提供支撑,但是长期来看,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着手:1)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群众“能消费”;2)改善消费软硬环境、鼓励商家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群众“愿消费”;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敢消费”。

  收入是居民消费的长期决定性因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或将以完善要素分配机制为重点,着力提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让群众“能消费”。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收入分配制度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们预计分配制度改革或从优化初次分配和强化二次分配着手,以实现“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的目标。其中初次分配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超过85%,优化初次分配中对劳动、科技、土地等要素分配机制或将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心所在。

  •   劳动要素:推动产业转移并破除要素流通障碍。1)推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扩大就业规模并提高工资水平,增加劳动要素收入。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渠道,加强职业培训,使劳动要素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   科技要素:强化以产权为核心的要素市场化评价和分配机制。1)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技要素评价制度。2)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制度和转化机制,完善科技要素获得报酬的机制。3)以“科改示范行动”为抓手,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助力体制内科技要素迸发活力。

  •   土地要素:释放农村土地要素活力为农民增收。1)全面推动4200万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预计将在年内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或将全面推开。2)另一方面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在6月30日深改委会议上通过,宅基地改革或将加速,农村1.14亿亩宅基地有望被盘活。

  风险因素:

  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政策不及预期风险。

关键词阅读:大循环 中信证券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