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影响几何?

  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的消息落地已有一周多的时间,这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持续拉升,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板块接连爆发。《大众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为各机构提供了“喘息”空间,有利于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的平稳转型推进,也为投资者投资心态和投资理念的调整提供了更长的适应期。

  股份行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

  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共同推动的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背景下,股份制银行净值化转型成效最为显著。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二季度,股份制银行净值化产品存续余额占非保本理财余额的比例已从51.30%提升至64.90%,明显领先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城商行的净值化产品占比从36.15%提升至54.87%,转型速度仅次于股份制银行。在净值化产品的丰富度上,股份制银行也提升最快,新发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数量最多,城商行次之。

  普益标准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股份制银行的体制更为市场化,转型目标和转型路径较为清晰,在投研、系统、人才团队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转型效果最好。而城商行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上体量较小,存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易于转型推进。而国有行由于存续产品规模庞大,转型速度较慢;农村金融机构则是因为在投研和人才系统上存在短板,整体推进速度较慢。

图:2019Q3-2020Q2各类型银行净值化转型进程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346家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为24.59万亿元,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约13.2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余额整体占比已由新规前的15%大幅提高到了目前的53.82%(见图表)。2019年三季度至2020年二季度,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的总量从4920只增长至6619只,整体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值得一提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主题明显增多。银行纷纷创设了贴近投资者生活场景的主题产品,如抗疫专项产品、绿色环保产品和养老基金产品等,以满足客群的多样化需求。

  银行机构获得“喘息”空间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延迟复工复产,资管投资端标的风险敞口扩大,加之债券市场价格下行,资产端成本提升,净值型产品竞争力减弱。同时,负债端客户受疫情影响,投资相对谨慎,预留的避险资产增加。

  据普益标准测算,在供需两端压力之下,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为53.82%。普益标准研究员赵璐认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为各机构提供了 “喘息”空间。“在资产端,有利于商业银行稳步推进存量资产压降,在更长的时间内对存量到期资产进行续接、转换;在负债端,投资者教育推进较缓慢,过渡期的延长,为银行预留更多的时间进行投资者教育,尤其是净值型产品在净值波动、破刚兑等方面的转型,使之接受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的转变。”

  除此之外,赵璐认为,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延长也为银行专业团队的打造预留了较长时间,不仅有利于银行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减少与基金、券商等机构在权益市场的投资端差距,也有利于理财子公司的成熟与发展,有助于母行到理财子公司的平稳过渡。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晨宇也认为,受疫情、国际形势等影响,银行等资管机构的存量非标资产在2020年底完成整改目标较为困难,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可以让更多的非标存量资产在过渡期内自然到期,减小非标业务整改压力,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有更加宽裕的时间去发展符合监管要求的资管产品,实现新老产品的交替。

  据银行业协会披露数据,2019年末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配置占比为15.63%,相对2018年末的17.23%下降了1.6个百分点。

  投资理念仍需及早调整

  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意味着明年年底之前还可以发行老产品募集资金,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普通投资者还将在市面上看到不少预期收益型产品(刚兑产品),但王晨宇认为,对于存量非标产品,投资者仍可继续进行购买,但应对后续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有所预期,投资心态应做出相应调整。“投资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打破刚兑只是时间问题,过渡期延长不涉及资管新规相关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放缓节奏并不代表监管层面不会进一步施加压力。”

  显然,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延长无法改变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时代已近末期的事实,随着未来净值化产品占比的逐步提升,预期收益型产品的逐渐消亡,多数情况下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投资者需要及时调整投资理念,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进行谨慎投资的习惯亟待养成。

关键词阅读:资管新规

责任编辑:李欣 RF1260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