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发力“新十年” | 聚焦国内医药生物产业重要公司

  作者:闫炎

  编者按:当前,我们进入后新冠疫情时代。在全球产业链变革和经济增速调整的大背景下,国内医药生物产业迎来新一轮结构性变局:疫情尚未结束、医疗卫生需求多元化、医改深入、科研提速、资本追捧等特点交织,而重要企业的引领和承载作用凸显。秉承“与好行业、好公司一起成长”的长期价值,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推出“聚焦国内医药生物产业重要公司:深刻变革 专业发展”主题策划,一起探索“重要”背后的力量与坚持,责任与挑战。

  中国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集团、国内第一家通过IPO上市的医疗服务公司、非公医疗机构的典型代表……作为行业龙头,爱尔眼科身上有着众多标签。但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其高质量和高速度。

  从本世纪初成立第一家眼科医院到在全球拥有600余家眼科医院及中心的大型集团,爱尔眼科在体量、口碑、科研、临床、管理、人才、服务等多方面构建了较强的实力,并在眼科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行业知识普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标杆级表率和贡献。

  回顾爱尔眼科的发展,如果以2009年上市为分界线,爱尔眼科营收及归母净利在此后十年以超过3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而上市至今,约10年零9个月的时间,其总市值从69亿元增长至1888亿元(7月22日收盘),翻了约27倍。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资本市场表现,均成绩斐然。

  从时间上看,可以说,如今的爱尔眼科正站在“新十年”的起点。爱尔眼科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吴士君表示,未来十年,爱尔眼科有三个战略目标:其一,把基层眼科水平(尤其是县级)提升至地级市医院水平;其二,打造1家世界级的医疗机构,并在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8家国家级眼科中心;其三,通过全球布局、科技创新,为世界眼科学做出贡献。

  分析来看,这三个目标背后,正是支撑爱尔眼科过去快速发展以及决定其未来能否继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点。

  分级连锁和并购驱动下的规模扩张

  基层诊疗水平的提升要建立在基层医疗服务覆盖的基础上。

  从第一家眼科医院建立到拥有17家连锁医院的上市公司,爱尔眼科用了不到8年,而从17家连锁医院到覆盖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欧洲和东南亚600余家眼科医院和中心的庞大版图的形成,爱尔眼科仅用了10年。这便不得不提到爱尔眼科在分级连锁和并购驱动下的快速扩张。

  时间回溯到本世纪之初。彼时,正值国内医疗体制改革初期,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刚刚起步。几经周折,2003年,长沙、成都、武汉等地的爱尔眼科医院相继开办,爱尔眼科也在这一年正式成立。

  成立后的爱尔眼科确立了分级连锁模式,当时称为“三级连锁”。通过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下级医院的疑难患者可以得到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以此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患者就诊的便利化。

  分级诊疗已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爱尔眼科的分级连锁模式顺应国情,获得了有效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实践,分级连锁模式持续完善,纵向已进一步延伸至县域,并逐步建立以省会城市一城多院等为主的横向同城分级诊疗体系,从而形成“中心城市医院—省会城市医院—地市级医院—县域医院”分级与同城分级交织的连锁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推动连锁网络建设加速的有两个重要节点:一是创业板上市,二是产业并购基金的成立。

  2009年,对于爱尔眼科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创业板正式开板,爱尔眼科作为首批28家企业之一登陆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使爱尔眼科有了更充足的资金,从而加快了其新建和收购医院的步伐。

  2014年,爱尔眼科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利用资本杠杆,爱尔眼科首先以较低的出资比例收购目标标的,然后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对标的进行整合,孵化成熟并适时进行二次并购,纳入上市公司体系。通过体外培育的方式,极大地加速了规模扩张。

  据年报披露,截至2019年底,爱尔眼科境内医院105家,门诊部65家;并购基金旗下医院275家,门诊部37家。

  在国内加速“跑马圈地”的同时,爱尔眼科也着手加强国际化布局。2015年以来,其先后收购了香港亚洲医疗集团、美国Ming Wang眼科中心、欧洲ClníicaBaviera.S.A、新加坡上市公司ISEC等多家眼科医疗机构,除中国内地外,已在全球布局100多家眼科医院及中心,其中香港7家、美国1家、欧洲80余家、东南亚12家。2019年8月,爱尔眼科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淡马锡和高瓴资本,以借鉴其全球化思维和成功经验,助力自身国际化布局。此外,爱尔眼科在2019年新成立爱尔全球视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打造全球医生平台。

  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2019年,爱尔眼科门诊量从约80万人次/年增长到660余万人次/年,手术量从约9万例/年增长至60余万例/年。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爱尔眼科年报

  从财务成果来看, 2009年~2019年,爱尔眼科总营收从6.06亿元增长至99.90亿元,归母净利从0.92亿元增长至13.79亿元。这期间,除了2012年屈光手术新闻事件(也被称为“封刀门”事件)发生,当年及随后的2013年业绩增速受到影响外,其余9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率均在30%以上。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爱尔眼科年报

  科研、技术和人才战略升级

  无论是基层诊疗水平提升,还是世界一流的医疗机构和国家级眼科中心建设,亦或是全球布局,都离不开科研、技术和人才。这也是爱尔眼科快速发展的内部支撑和其作为行业领导者的护城河。

  2019年,爱尔眼科已形成“三院”、“七所”、“两站”医教研体系。同时,科研学术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的成果包括:成为2019年唯一获批“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专业眼科医疗机构;6家医院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认证(总共达10家);成立由300多名眼底病医生构成、覆盖30个省市区的全国最大的疑难眼底病分级诊疗平台;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纵向科研项目获批立项95项,横向科研项目4项;在世界近视眼大会上获得2023年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的主办权等。据2019年年报披露,报告期内爱尔眼科研发投入总额为1.52亿元,相较于2018年增长55.72%。

  此外,2019年爱尔眼科创始人向湘江公益基金会捐赠股票 1 亿股(现为1.3亿股),价值超50亿元人民币,将用于眼科医疗人才特别是基层眼科医生的培养、眼科学及视光科学的学术研究、引进世界顶尖眼科人才、推进眼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以及为更多贫困眼病患者提供资助等。

  2020年,爱尔眼科先后与武汉大学和暨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教学科研再度加码。包括将推进成立“暨南大学爱尔眼视光医学院”。据了解,未来双方将向共建“暨南大学爱尔眼科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基础-临床-产业”全链条产学研平台的方向努力。

  吴士君表示,爱尔眼科已经持续建立、完善“科教研一体化”体系多年,今后投入会更大。未来,不仅计划与全国各地的著名高校合作,共建“爱尔眼科学院”,同时,还将适时创办兴建爱尔眼科大学,并设立世界级水准的眼科学术奖项。

  系列举措将为爱尔眼科甚至整个行业在科研和技术突破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增加推力。另一方面,为了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爱尔眼科上市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合伙人计划、省会医院合伙人计划等。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激励,让越来越多的核心骨干与公司结成长期利益共同体,持续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极大地释放核心骨干的工作动能,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为爱尔眼科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与协同

  开端注定是不平凡的。新十年开始的第一年,疫情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一季报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总收入16.42亿元,同比下降26.86%,实现归母净利0.79亿元,同比下降73.41%。

  吴士君表示:“疫情是短期事件,而眼健康的需求是长期的。眼科需求是刚性需求,而不是紧急需求,可以被疫情延迟,但不会消失。4月,公司国内医院整体业绩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5月基本完成增长目标,恢复趋势较为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突发的疫情,爱尔眼科充分履行了企业责任和其作为行业龙头的社会责任:李文亮医生去世后,爱尔眼科将其家属纳入“员工关爱计划”,将承担两个孩子至大学的学费。与此同时,此次疫情中爱尔眼科累计捐赠超过5000万元,集团2000余位医护人员在各条战线参与疫情防控,230名医护人员加入武汉方舱医院等一线救治工作。

  吴士君表示:“眼健康需求不断扩大。眼科行业是一条既长且宽的赛道,要在这条赛道上获得优异表现,关键是看医院的声誉、技术水平以及服务体验,而这正是爱尔眼科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阅读:医药生物产业 爱尔眼科 研发投入 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