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领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国产替代之路 | 聚焦国内医药生物产业重要公司

  作者:闫炎

  编者按:当前,我们进入后新冠疫情时代。在全球产业链变革和经济增速调整的大背景下,国内医药生物产业迎来新一轮结构性变局:疫情尚未结束、医疗卫生需求多元化、医改深入、科研提速、资本追捧等特点交织,而重要企业的引领和承载作用凸显。秉承“与好行业、好公司一起成长”的长期价值观,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推出“聚焦国内医药生物产业重要公司:深刻变革 专业发展”主题策划,一起探索“重要”背后的力量与坚持,责任与挑战。

  在守护生命的治疗场景中,医疗器械是关键硬件。其中,高端医疗器械动辄造价几百万、数千万,成为医疗基础投入方面的痛点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令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同时也令迈瑞医疗等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备受瞩目。

  从自主研发生产单参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到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从代理国外品牌到跻身世界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商TOP50,成立于1991年的迈瑞医疗,已发展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领跑者,同时也是中国民族医疗器械国际化发展的典范。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迈瑞医疗实现营业总收入165.5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81亿元,远超A股其他医疗器械企业。与此同时,在国外权威第三方网站QMED发布的“2019年医疗器械企业百强榜单”中,迈瑞医疗位列第34位。

  迈瑞医疗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回归A股不到2年,公司股价翻了5倍有余。截至5月29日收盘,迈瑞医疗总市值3389亿元,在 A股医疗器械行业中排在第一位,同时也是目前创业板总市值最高的企业以及整个A股25家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的企业之一。

  迈瑞医疗为何能取得如此成绩?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哪些?公司未来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对话迈瑞医疗董事会秘书李文楣,共同对此进行探讨。

  舍“利”谋“远”:自主研发及产品多元化布局

  迈瑞成立于1991年,起初,公司主要经营代理国外品牌的生命信息监护产品。1992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迈瑞开始走上自主研发道路,并在当年推出了公司的第一款自研产品——中国第一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彼时,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所占领,代理国外品牌“赚快钱”是当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普遍经营模式。

  “公司当时年收入只有百万元,而自主研发这条道路并不容易。”李文楣说,但正是这个先人一步的选择,令迈瑞医疗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也成为其后来树立民族品牌的开端。

  有了第一款产品成功上市的铺垫,迈瑞医疗之后每隔几年便推出一个新品,并逐步展开产品多元化布局。1998年,迈瑞医疗推出中国第一台三分类准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产品逐步向体外诊断领域扩展。2001年,迈瑞医疗推出中国第一台全数字黑白超声,进一步进入医学影像领域。2003年和2009年,迈瑞医疗又相继推出中国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双向波除颤监护仪等。至此,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三大产品线主基调基本形成。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单一产品市场容量有限。自主研发+产品多元化布局,为迈瑞医疗此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的加速器:国际化与并购

  如果说自主研发和产品多元化是迈瑞医疗差异化发展的基石,那么国际化与并购就是其发展的加速器。

  2000年,迈瑞医疗瞄准欧美等全球主要医疗器械市场,并以营销队伍为先锋,进军海外,产品先后出口英国、美国等,由此展开了公司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2006年,迈瑞在纽交所上市,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与此同时,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以及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并购整合。

  2008年,迈瑞收购全球最古老的监护品牌Datascope,使其获得了成熟的欧美发达市场直销业务平台,为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的业务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2013年,迈瑞收购国外优秀的超声公司Zonare,并因此获得了下一代高端成像技术,助力迈瑞在三年后推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代高端超声。此外,在体外诊断领域,迈瑞先后收购了普利生等。

  据李文楣介绍,在一系列并购整合助推下,迈瑞海外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海外业务平台日益成熟,本地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海外业务收入占集团收入的比重之后多年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收购Zonare获得的域成像技术,以及公司自研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向量血流技术等,迈瑞医疗在2016年推出了第一款国产高端彩超产品——RE系列,并在同年推出了高端监护仪——N系列,开启了高端产品加速增长的新历程。得益于此,迈瑞医疗高端客户群持续突破。据年报披露,仅在2019年,迈瑞新增加的高端客户就包括了国内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美国十佳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英国谢菲尔德皇家医院、巴西DASA私立连锁实验室集团等。高端客群的突破,是迈瑞医疗近几年保持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将为其此后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而也是在2016年,迈瑞完成自纽交所的私有化退市。经过发达资本市场的洗礼,迈瑞的合规、风控等公司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为其之后回归A股以及未来更长时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迈瑞的发展史是一部产品发展史,连续不断地成功推出新品是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迈瑞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全球化发展史,其独特性体现在东西方市场两线出击各领风骚;迈瑞的发展史同样还是一部并购整合史,全球化运营体系支撑了公司的并购整合,并购整合成功又反哺壮大了这个体系。”李文楣说。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迈瑞医疗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支持。目前,迈瑞医疗在深圳、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和美国西雅图设立了八大研发中心。此外,第九个研发中心——武汉研究院项目的建设已经启动。

  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迈瑞医疗始终维持每年10亿元左右较高额度的研发投入。近两年,其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2019年达到16.49亿元,同比增长16.13%。无论是从研发投入的绝对额还是营收占比来看,迈瑞医疗均远超国内其他医疗器械企业。另据了解,迈瑞医疗的研发团队具有学历高、年轻化的特点。研发人员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 63.8%,40岁及以下的占 92.3%,为公司持续保持高水平研发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责任与未来:国产替代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大考。对于迈瑞医疗而言,更体现了其作为龙头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在国内疫情防控中,迈瑞医疗是主要的科技力量之一。疫情突发,迈瑞在春节期间紧急召回了1400多名制造系统员工,第一时间恢复了工厂的产能,并及时调配团队赶往武汉等抗疫一线。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迈瑞团队承担起了大部分医疗设备的装机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超过3000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成功与医院同步交付。截至3月末,迈瑞医疗累计向湖北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捐赠医疗设备总额超过33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紧急交付医疗设备超过8万台。

  在全球疫情防控中,迈瑞医疗也贡献了重要力量。1月底至5月下旬,迈瑞员工通宵达旦、全球协作,已经向海外提供包括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超过10万台。“5月底公司呼吸机的月产能有望达到4000台,但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际发货高峰从三月开始,预计将持续整个二季度。”李文楣说。

  此外,迈瑞医疗还依托公司的全球化资源,通过海外员工以及网络交流研讨会等向海外传递中国的抗疫经验,真正实现“中国方案 全球共享”。

  疫情在考验企业责任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对企业以及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短期来看,部分与疫情关联度较大的产品,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便携超声等需求上涨,与常规医疗活动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期来看,疫情将推动国内重症科室和ICU病房建设,同时将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近日公布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中,已经就此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将进一步促进基层医疗设备市场扩容。

  事实上,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更为迅速。不过,高端医疗器械市占率不足一直是国产医疗器械之痛。令人欣喜的是,在少部分细分领域,如监护仪、生化试剂等,我们已基本完成了进口替代,而在此次疫情中,以迈瑞医疗为代表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也凭借自身的努力,充分证明了国产器械品牌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要完全实现进口替代,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包括迈瑞医疗在内的所有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共同的责任与挑战。

  对此,李文楣也表示:“如何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品市场份额、实现进口替代,是公司在未来保持增长的最大挑战和最迫切的任务。迈瑞一直持续大力投入研发,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开发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产品。因为只有在产品的性能、质量、可靠性等方面实现追平甚至超越对手,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进口替代。”

  黄金期已来,除了ICU建设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带来的市场扩容,DRGs的推出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也将进一步加速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进口替代。挑战犹存,国际大型医疗器械集团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及技术优势。对此,已经奔跑在路上的迈瑞医疗,将交出怎样的答卷?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阅读:医药生物 迈瑞医疗 并购 国际化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