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研究评12月外贸数据:低基数、出口前置、内外需边际改善致进出口增速提高

  来源:明察宏观 

  文 伍超明(财信研究院副院长,财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然

  投资要点

  >> 低基数效应是进口和出口增速回升原因之一。12月出口增速提高8.9个百分点至7.6%,进口增速提高15.5个百分点至16.3%。去年同期进口、出口基数均较低,是进出口增速回升的原因之一。

  >> 受春节因素影响出口前置,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的全面提高,导致12月出口增速回升,但可能不利于今年1月份出口增速的提高。12月对欧盟、东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增速分别较上月提高了10.4%、10.7%、8.4%和4.4%,而对金砖国家出口增速环比提高15.6%。此外,今年春节为1月底,1月份工期缩短或造成部分出口提前至12月份,预计1月份出口将有所回落。

  >> 受国内需求边际改善影响,进口数量和价格增速均有所提高,导致12月进口增速提升。在33种重点进口商品中,有8种商品的进口数量和6种商品的进口价格增速提高,表明12月份进口数量和价格因素共同推动进口增速的上升,反映国内需求的边际改善。由于进口数量增速提高较多的主要为成品油、钢材、铜材等工业原材料,反映国内基建需求的提升。

  >> 预计对美国贸易顺差将大概率缩小。12月我国贸易顺差467.9亿美元,环比增加24.4%。其中,对美贸易顺差占总贸易顺差的49.5%,环比下降15.9%。随着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11月和12月中国自美进口增速连续两个月由负转正,预计未来中国对美进口力度还将加大,中美贸易顺差将继续收窄。

  >> 全球经济复苏动能现企稳迹象,有利于全年出口增长。12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指数和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1.7%和50.1%,其中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进入扩张区间。虽然未来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仍有反复,但全球经济下行最快阶段正在过去。根据国际会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有望从2019年的3.0%反弹提高至3.4%,有助于我国外需的稳定增长。

  >> 贸易结构趋于优化。一是加工贸易在进出口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反映我国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的一般贸易比重趋于提高,12月份达到59.0%,呈整体上升态势;二是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较高,12月份两者比重分别为29.2%和58.4%,位于2014年以来的高点。

  

  

  正文

  事件:据海关统计,1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额428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出口2376.5亿美元,同比增长7.6%;进口190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3%;贸易差额为467.9亿美元,环比增长24.4%(见图1)。

  一、低基数是进出口增速回升的原因之一

  从进出口增速看,12月出口增速由负转正,进口增速大幅提高,贸易顺差有所扩大。具体看,12月出口2376.5亿美元,同比增加7.6%,增速较上月提高8.9%;进口190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上月提高15.5%;本月贸易顺差467.9亿美元,环比增加91.7亿美元,同比减少100.1亿美元。

  为了分析12月进出口增速变动的原因,我们尝试剔除基数效应和香港贸易因素的影响。

  从基数效应的影响看,2018年12月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4.6%和-7.7%,分别较2018年11月份降低8.5和10.5个百分点,表明去年同期进出口增速均相对较低。2019年12月出口、进口增速分别较11月提高8.9和15.5个百分点(见图1),表明基数效应是进出口增速提高的原因之一。

  

  

  剔除香港进出口贸易数据后,12月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8.4%和16.7%,较未剔除前的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分别提高0.8和0.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与出口增速较未剔除前略有提升(见图2),表明香港贸易拖累了进出口增速,不是本月进出口增速提高的原因。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当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较强时,对香港的进口增速会大幅高于出口增速,对香港贸易出口与进口增速差落入负区间;反之,当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较强时,对香港贸易出口增速会高于进口增速较多,对香港贸易出口与进口增速差会在正区间上波动(见图3)。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份,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影响,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增强。在此期间,对香港贸易出口与进口增速差逐渐由正转负后,持续在负区间波动,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使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增强,存在境内人民币通过虚假贸易等渠道外流的可能。但2019年10月份以来,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减弱,资本跨境流动也趋于稳定。

  综上分析,基数效应是进出口增速提高的原因之一,香港贸易不能解释进出口增速变动。对香港出口与进口增速差持续在负区间内波动,侧面反映出人民币存在一定外流压力,但近期趋于减弱。

  

  

  二、受国内需求边际改善影响,进口量价增速提高,导致进口增速回升

  为了分析12月进口增速的回升,是否是国内需求回暖所致,我们对33种重点进口商品进行分析,选出其中进口金额增速提高较多的商品,判断它们进口金额的上升是基于数量的增加还是源于价格的上涨。如果是前者,那么说明国内需求回暖,反之则相反。

  在33种重点进口商品中,12月成品油、钢材、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原油、大豆、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的塑料、金属加工机床、谷物及谷物粉、农产品和纸浆的进口金额增速,分别较上月提高38.4%、30.1%、17.2%、16.4%、11.8%、9.6%、8.2%、7.8%、5.5%、4.7%和4.2%(见图4)。¬¬

  从进口数量增速看,12月成品油、钢材、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原油、大豆、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的塑料、金属加工机床、谷物及谷物粉、农产品和纸浆的进口数量增速,分别较上月变动32.6%、48.7%、18.2%、-2.8%、12.9%、11.8%、8.2%、-14.4%、-12.3%、4.5%和7.5%(见图5)。进口金额增速提高的11种商品中,有8种商品的进口数量增速较上月增加,说明数量因素是其进口金额增速上升的原因之一。

  从进口价格增速看,12月成品油、钢材、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原油、大豆、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的塑料、金属加工机床、谷物及谷物粉、农产品和纸浆的进口价格增速,分别较上月变动9.0%、-8.8%、-0.2%、18.0%、-0.1%、-3.9%、1.0%、30.6%、8.8%、0.5%和-0.7%(见图6)。11种商品中有6种商品进口价格增速上升,说明价格因素也是进口金额增速上升的原因之一。

  

  

  综上,12月进口金额增速的回升,主要源于进口商品数量增速的提高,但价格的提升也起到推升作用。其中,进口数量的增加,表明国内需求有所回暖。11月社零、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利润等多项数据有所回升,12月份PMI进口指数录得49.9%,较上月提高0.1%,也侧面印证国内进口需求边际转好。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进口数量增速提高较多的主要为成品油、钢材、铜材等工业原材料,反映了国内基建和制造业需求提升。

  三、受春节因素出口前置和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提高影响,出口增速回升

  (一)受春节因素影响出口前置,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全面提高

  12月份,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盟、东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增速分别为6.6%、27.4%、-14.6%和-3.4%,分别较上月提高了10.4%、10.7%、8.4%和4.4%(见图7和8)。除此之外,对金砖国家录得19.2%的出口增速,较上月提高15.6个百分点,其中对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的出口增速,分别为71.1%、7.3%、3.9%和7.8%,分别较上个月变动58.2%、-1.3%、-0.8%和11.6%。由此可见,12月出口增速的回升,主要原因在于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的全面提高。

  此外,春节因素或为12月出口回升原因之一。2020年春节为1月24日,较2019年早12天,1月份工期较短或造成部分1月的出口提前至12月,预计1月份出口将有所回落。

  

  

  (二)预计对美贸易顺差将大概率缩小

  贸易顺差方面,12月份为467.9亿美元,环比增加24.4%。其中,对美贸易顺差12月份录得231.8亿美元,环比减少5.8%,占总贸易顺差的49.5%,环比下降15.9%。12月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国自美进口增速明显提升,由负转正,而对美出口增速仍处于负增长(见图9)。预计随着贸易谈判深入,中国对美进口力度料将加大,中美贸易顺差继续收窄,自美进口比重将企稳提高(见图10),贸易顺差大概率收窄。

  

  

  四、全球经济复苏动能现企稳迹象,有利于出口

  12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指数和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1.7%和50.1%(见图11),分别较上月变动0.2和-0.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PMI在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后,连续两个月进入扩张区间。虽然未来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仍有反复,但全球经济下行最快阶段正在过去。根据国际会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有望从2019年的3.0%反弹提高至3.4%,有助于我国外需的稳定增长。但全球经济增长分化态势将加剧,即美欧日中四大系统性经济体增速下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提高。

  

  

  从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情况看,12月份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47.2%和46.3%(见图12),分别较上月降低0.9和0.6个百分点,仍位于收缩区间。2018年4月份以来,美国和欧元区的制造业PMI指数曾经出现分化走势,即美国PMI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欧元区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但2019年三季度以来都进入收缩区间,同步性明显增强(见图12),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从反映现实经济增长与预期差距的指标看,市场对几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未来预期趋于稳定。如12月份欧洲的经济意外指数(当其为正数的情况下,表示实际经济情况好于人们的普遍预期,反之则相反)录得9.6%,较上月提高29.7个百分点;美国录得-3.0,较上月降低6.8个百分点(见图13)。表明当前欧洲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美国经济增长差于预期。但从2018年的整体表现看,市场对美欧经济的预期正逐步趋于稳定。

  此外,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12月经济景气指数(正数表示对未来经济环境的乐观预期者多于悲观预期者,反之则相反)显示,欧元区、美国和日本分别录得11.2%、-14.1%和0.0%,分别较上月上升12.2、6.0和5.7个百分点(见图14),表明对欧元区、美国和日本经济的乐观预期者有所增加。

  

  

  综合上述指标,虽然全球经济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近期出现企稳迹象,增长动能有所提高,如意外指数趋于稳定,经济景气指数边际好转等,预示全球经济最差阶段正在过去,2020年有望反弹提高,有利于我国外需的稳定。

  五、贸易结构继续趋于优化

  一是一般贸易比重呈整体提高态势。1-12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1%,较进出口金额累计同比高2.0个百分点。同时1-12月份一般贸易在进出口金额中的比重为59.0%,较上个月降低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呈整体提高态势(见图15)。一般贸易反映我国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其比重的高位企稳,表明我们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处于高位。1-12月份,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为29.2%和58.4%,较上月变动-0.1和0.0个百分点,位于2014年以来的高点(见图16),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

  

  

关键词阅读:进出口数据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