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案听证会律师语出惊人,称造假系"美化业务"!大股东成老赖122亿现金追索难

  金融界网站讯 11月19日,两度延期后康得新财务造假听证会今日在证监会召开,这起震惊A股的大案将如何告终,已成为13万股东和全市场的焦点。

  江苏证监局相关人士在听证会质证环节表示,调查组对此违法事实进行了确认,不仅有言辞证据还有客观证据,可以互相印证康得新如何系统性地上下勾结造假。

  而康得新的代理律师却再出“惊人”言论,把造假称作“美化业务”……面对监管机构的举证和回溯后连续四年业绩亏损的事实,康得新仍在苦苦挣扎。

  代理律师言论“惊人”

  据江苏证监局相关人士在质证环节介绍,在钟玉的指挥下,康得新外销业务实际上是以PET等外品(基材)冒充光学膜运到海外,免费送给别人,再由康得新相关人员一手炮制虚假业务合同,临摹国外客户签名,黏贴打印,虚构外销业务产业链。

  “相当于以面粉冒充了面包。”江苏证监局人士称,调查组对此违法事实进行了确认,不仅有言辞证据还有客观证据,可以互相印证康得新如何系统性地上下勾结造假。

  而康得新的代理律师却语出惊人,称尽管康得新在外销实际上卖的是PET膜,却美化成其他膜,也只能说公司美化了自己的业务。但只要在交易中,存在相关的有效回款,这部分利润依旧应该计入财务报表中,不能就此否定外销业务的收入。

  但事实上据相关报道,康得新在发行时就隐瞒了海外公司系关联方的事实,且对美出口数据与专业机构的调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除了在业务描述上造假以外,其业绩的真实性也存疑。况且从江苏证监局的调查结果来看,也绝非“美化业务”如此简单。

  在面临退市的紧要关头,康得新只能“咬紧牙关”拒不承认。

  两度延后力求生机

  今年7月5日,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康得新存在虚增利润总额119亿元、未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情况等多项违法违规事实。

  依据告知书内容,回溯造假业绩后康得新2015-2018年间连续四年亏损或将退市,其向证监会申请召开听证会力求一线生机。此前在7月12日、8月13日,康得新两度以案情复杂为由申请听证会延期,最终听证会定于今日召开,根据相关监管规定也已无法再度延期。

  此次听证会能否出最终结果尚是未知数,几天前康得新新任董事长邬兴均曾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这事情比较复杂,证监会也查了半年,给我们的时间有限,听证会的整体策略明确了,就先把程序走完,一次听证说不清楚,还可以第二次,不是说这次就决定退市与否了。”

  彼时邬兴均还提出,目前证监会虚假业务的认定,主要还是依据证人证言,其证明力有限。“我们会在听证的时候提出来,我们也对相关证据证言进行了梳理,某些证据是无法证明相关虚假业务确实存在造假的,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联性不是很足。”

  但从前述江苏证监局人士的表态来看,客观证据似乎也相当完整。

  追索百亿货币资金

  除了在举证上博弈外,康得新同时还在起诉康得集团及北京银行,试图追回“消失”的122亿元。

  据康得新2018年年报,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122亿元存放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但其控股股东康得集团与北京银行签订了《现金管理合作协议》,上市公司的账户余额按照零余额管理,即各子账户的资金全额归集到康得集团账户。

  康得新认为该协议损害了公司的合法权益,请求法院判令协议无效并要求被告赔偿由此给公司造成的全部损失。显而易见,无论最终是否退市122亿元货币资金都对康得新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从目前来看想要追回困难重重。

  天眼查显示康得集团近期已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所谓的“老赖公司”,近一个多月已有三笔失信记录,从年初以来更已36次成为被执行人,其履约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都存疑。

  至于该案的另一被告北京银行,起诉大型金融机构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康得新和投资者能否熬过漫长的审理过程?

  无论是财务造假金额还是投资者索赔规模,以及对北京银行的责任界定,“康得新案”都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关键词阅读:康得新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