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70年的5次嬗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5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277亿元。2018年,这个数字增至380987亿元,翻了1375倍,年均增长11.6%。

  随着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在这背后,中国零售行业经历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大体经历了资本主义旧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和加速扩张等阶段。”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这样总结。

  如今在消费升级和技术革命双重力量推动下,一个智慧零售的时代,已然到来。

  01|改造旧商业

  1952年,我国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三分之一,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依然是非国有的旧商业和个体工商业者。

  但是经过三年社会主义改造后,这一情况被根本改变。1956年1月,我国宣布“全国各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已纳入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90%。

  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生活资料短缺,农副产品以统购统销为主,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大多凭证定量供应,市场处于全面紧张状态。居民商品消费主要以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商品流通渠道也十分单一。

  在农村,除了各地自发形成的集市,合作社是最重要的流通渠道,一般每个乡镇只有一家,供给则以农资为主。

  在城市,除了少量街边小店,百货大楼是当时高居金字塔顶端的业态。1955年,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在王府井创立,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百货商店。

  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百货大楼都是各地最高大上的购物场所,不过老百姓平时并没有多少机会去这里消费。

  02|打破“双轨制”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国内市场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消费需求强劲,购销活跃,消费总量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多必然带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消费需求增加和消费升级,对消费快速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等多因素带动下,城镇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在商品流通方面,上世纪80年代,大中型商业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逐步全面推广,为各类“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小型商业企业也通过“改、转、租、卖”等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但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80年代,我国商品价格采取“调放结合”机制,实行“双轨制”: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

  在这样的背景下,“倒爷”这个群体应用而生,民间戏言“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日后名声大噪的万科创始人王石,他的第一桶金就来自倒卖玉米所得。

  在这个群体中,有的属于合法捕捉市场商机赚取差价,有的属于非法牟利“投机倒把”,也有一部分是靠“走后门”“批条子”行走江湖的“官倒”。

  90年代初,有关部门颁布新的价格管理目录,放开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双轨制”退出历史舞台,随之而生的种种乱象逐渐得到规范。

  03|群雄争霸

  改革开放进程中,1992年是个重要年份。当年1-2月,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为“姓资”“姓社”之争划上句号,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

  在此前后数年间,一大批更具现代商业色彩的零售企业涌现出来。在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零售百强榜上高居TOP20的苏宁易购、大商集团、国美电器、永辉超市、重庆商社、物美集团、步步高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这些零售企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区别于之前的百货商店,开始出现专业细分。比如苏宁早年专注家电,永辉以生鲜农产品见长,物美则以日用百货为特色。

  与此同时,在这些企业的经营理念中,“服务”被摆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比如在90年代,空调属于少数家庭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但是当时的一个问题是商场“只管卖不管装”,这让消费者感到很麻烦。针对这一痛点,苏宁创始人张近东组建了一支专业安装队伍,推出“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这让苏宁一炮打响,以小胜大打赢了与南京八大国营商场的空调战。

  正是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张近东在后来提出“服务是苏宁唯一产品”的理念。

  与本土零售企业的崛起同步,90年代中期,一批外资零售巨头开始进入大陆市场,形成群雄争霸局面。

  1995年,家乐福中国在北京北三环东路乙6号开出首家门店,旁边就是著名的“国展”。

  次年,沃尔玛落子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在这里开设了第一家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店。麦德龙则与锦江集团合作,在上海普陀区开设了第一家商场。

  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以成熟的服务体系与先进的经营理念,为中国零售行业注入全新活力。

  按照现在的时髦说法,当年的家乐福、沃尔玛就是消费升级的代表。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你家旁边有个家乐福、沃尔玛,那就是品质生活的保障。

  04|电商崛起

  1998年3月18日,电视工作者王轲平通过中国银行完成网上支付,向世纪互联通讯有限公司购买了100元的上网机时,这被称作我国电子交易第一单。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启。

  第二年春天,35岁的马云在杭州创立阿里巴巴,这个创始团队只有18人的小公司,打出的slogan却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一开始的业务方向是批发贸易网上平台,直到2003年5月创立淘宝网,才正式涉足零售行业。

  也是在那一年,受“非典”影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迫于无奈尝试通过网上卖货,不料歪打正着走出一条新路。

  站在行业变革的风口,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迅速做大,给传统零售企业造成很大压力。马云还一度放言要“干掉实体店”,称电子商务必将取代实体零售。

  线上线下,一时间形同水火。

  不可否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和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国家对农村地区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网上零售持续扩容,正在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实体零售并没有如马云所言那样被干掉。

  这边,阿里、京东的生意红红火火;那边,苏宁等实体零售企业也开始转型。

  2009年,已经坐稳全国家电连锁老大位置的苏宁开启互联网转型探索。门店数量接近1000家,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如此规模体量的零售企业要彻底转型,当时并无先例可循。

  张近东的思路是,苏宁既不能盲目舍弃线下,也不能偏执于线上,而是要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他给自己提出的目标,是在线上再造一个“等量齐观”的苏宁。

  十年后的今天,张近东的这一目标宣告实现。苏宁易购3月29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苏宁易购营业收入2449.57亿元,同比增长30.35%。同期商品销售规模3367.57亿元,同比增长38.39%。

  在线上,苏宁易购销售规模2083.54亿元,占全渠道销售规模的61.87%,同比增长64.4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线下,截至2018年底,苏宁易购合计拥有各类自营及加盟店面11064家,全年新开7819家。

  张近东表示,经过十年互联网转型发展,在相继完成对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的收购后,苏宁全客群、全品类、全渠道布局全面完成,“可以说是全球零售业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线上线下均衡发展的企业。”

  05|智慧零售时代到来

  由电商勃兴而引发的线上线下之争,在2012年前后达到顶峰。在当年底举行的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马云与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实体店铺”展开激辩。两人当场打赌:十年之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输给马云一个亿,反之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

  有意思的是,2013年底,同样是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雷军与董明珠立下“十亿赌约”:五年之内,“互联网品牌”小米的营业额要赶超格力。

  两场新旧势力之间的较量,引发口水无数,结果却耐人寻味。

  2018年,小米营收1749亿元,落后于格力的1981亿元,“雷布斯”败给“董小姐”。

  而在零售的战场上,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2014年增长2.2倍。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70198亿元,增长1.9倍,年均增速约30%。2018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8.4%,比2014年提高9.6个百分点。

  照此来看,2022年网上零售额占比超过50%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新老首富之间的赌局,胜负毫无悬念。

  实际上,作为赌约一方的马云,早在三年前就已高调改口。在2016年10月举行的云栖大会上,马云预言“纯电商将死”,并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

  他在主题演讲中说:“纯电商时代很快就会结束,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

  如果拆解马云“新零售”概念的内涵,你会发现它和张近东同期提出的“智慧零售”异曲同工。

  在引退前的最后三四年里,这位“电商教主”的首要工作,就是带领阿里巴巴“买买买”,将大量实体商超收入囊中,同时推出盒马鲜生,恶补线下运营这门课。

  现在大家谈论零售这个话题,很少再有人认为电商与实体、线上与线下属于互不相干的两个阵营。

  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大势所趋。

关键词阅读:苏宁 实体店铺 slogan 双轨制 马云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