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到访茅台:对茅台酒而言任何的形容都显得单调

  欣共秋光醉天下,喜遣豪兴向赤河。9月9日,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到访茅台,和茅台开启了一段奇妙的酒文化之旅,于秋日细雨中邂逅酒乡酒巷。

  北京时间09点09分,在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芳和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王焱的见证下,莫言为999.9市斤美酒正式封坛。李保芳与莫言一同将封坛签贴上酒坛,封坛仪式由王焱主持。整个仪式细数下来,恰为二零一九年九月九日九时九分九百九十九斤九两,正好是“九个九”,实乃“节逢九九之数,时合九九之吉,酒寓九九之祥,人添九九之喜,事得九九之顺,艺臻九九之境”。

  

  ▲封坛仪式现场

  “我非常荣幸可以封此佳酿,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如此近距离地体验茅台酒的生产流程,呼吸到茅台镇充满酒香的空气,我会永远铭记在心,也希望能在将来的写作当中,把今天的感受写进去。”封坛仪式结束后,莫言动情地说,“酒看起来是人酿造的,但其实是大自然酿造的,是天造地设的。茅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一切的传统工艺都按照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来做,不会因为茅台酒的畅销而盲目扩产、偷工减料。茅台的卓越品质,源自于茅台对原料的把控、工艺的严谨,以及勾兑过程中一丝不苟的操作,而这也是茅台长盛不衰,赢得了国人口碑的最重要原因。在茅台获得的诸多奖项中,最好的就是‘老百姓的口碑之奖’。祝愿茅台兴旺发达,也希望我和茅台今后能够结下深厚的缘分。”

  

  ▲莫言(中)在李保芳(右)的见证下书写封坛签

  在李保芳和王焱的陪同下,莫言一行先后参观了酒库车间、包装车间、制酒二十二车间和茅台中国酒文化城,每到一处,莫言都仔细询问茅台酒的传统酿制工艺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李保芳和王焱详细地向莫言介绍了茅台酒的品鉴方法,以及茅台酒和其他香型酒的区别。

  

  ▲莫言(中)在王焱(右)的陪同下参观包装现场

  当记者问到“对于茅台酒的感官体验时”,莫言说:“茅台酒的味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知道许多描写酒香的词语,如酒体醇厚、优雅细腻、空杯留香等等,但是对于茅台酒而言,任何的形容都会显得单调。你唯有亲自品尝一下,再和其他的酒进行一下对比,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莫言(左二)在仔细查看茅台酒的包装

  

  ▲莫言(中)在学习拴红丝带

  参观过程中,莫言还回忆起了自己的创作历程:“酒,跟民族的性格,跟土地,跟红高粱,跟文化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既能让人兴奋,又能让人发狂。三十多年前,当我写红高粱的时候,我对酒的认识是很少的,只能通过跟老人聊天,或是到一些当地的小酒厂去参观,来了解白酒酿造的过程。后来我写了一个长篇小说,叫《酒国》,在写《酒国》的时候,我对酒的酿造又进行了很多的研究,翻阅了很多有关酒的专业书籍,同时还去一些县里的白酒酿造厂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我把酿酒写进小说里,不仅是为了展示酿酒的工艺,更重要的还是把酒作为一种象征物,通过写酒来写人,写出社会的复杂面。

  据了解,莫言不仅是文坛大家,还常常醉心于探究酒中天地。其著名小说《红高粱》及同名电影,早已成为了华夏民族精神与中国酒文化交相辉映的典范之作。而在长篇小说《酒国》中,莫言更曾借酒喻世,直面官场百态,启迪善美人生。可以说,莫言是真正的懂酒阅酒之人,更是酒的智者、仁者、达者。更难能可贵的是,莫言还长期关注、关心、支持茅台的发展。

  参观结束后,莫言为中国酒文化城签字留念,并为部分书迷和制酒二十二车间职工书屋签字留念。

  

  ▲莫言在生产现场为制酒二十二车间职工书屋藏书签名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游亚林,莫言文学基金会总干事王振、秘书长唐晓蛟,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领导陪同上述活动。

  来源:贵州茅台

关键词阅读:莫言 茅台

责任编辑:李欣 RF1260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