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内核是中国平安实现“戴维斯双击”的突破口

  近日,中国平安公布2019年中期财务报告,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34.64亿元,同比增长23.8%,非年化营运ROE为1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76.76亿元,同比增长68.1%。

  伴随着上半年接近1000亿的净利润,是中国平安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达到1.6万亿元。但是,中国平安还是很便宜!还是值得投资者Buy-and-Hold.

  中国平安实现“戴维斯双击”契机成熟

  梳理中国平安从2013年至今的估值(市盈率PE)发现,其PE一直维持在10-12倍的传统区间,这与集团越来越强的科技属性并不相符。为了寻找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将其与贵州茅台的估值、业绩、市值变化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对比贵州茅台的业绩与市值变化:2013年至今,贵州茅台业绩增长175%,总市值增长超过600%,市值增幅是业绩增长的3倍,市盈率(PE)较2013年增长2倍,也就是说,贵州茅台实现了“戴维斯双击”,业绩与估值的同步提升,产生的乘数效应,带来了股价和总市值更大幅度的增长。

  中国平安的业绩一直维持高速增长,从2013年的28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074亿元,2019年再次发力,仅半年时间就达到977亿元。其中,个人业务营运利润达665.76亿元,同比增长32.1%,占集团归母营运利润的90.6%。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484.33亿元,同比增长36.1%,新业务价值率44.7%,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7%,这说明公司向高价值业务转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平安产险实现营运利润100.39亿元,同比增长69.5%;综合成本率96.6%,业务品质保持优良。可以看到,中国平安每个业务模块都实现稳定增长。业绩稳定增长、确定性高是中国平安被众多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重仓的最终原因。

  但是,与业绩高速增不相符的是,中国平安的估值(市盈率PE)一直稳定在10倍上下,并未出现明显的估值提升。2013年至今,中国平安业绩增长超400%,总市值增长380%,市值增幅与业绩增幅大致相当。最明显的数据就是,中国平安的股价年初至今上涨接近60%,对应公司的中报净利润增长68%,两者涨幅相近,股价涨幅仅仅反映了业绩的增长,并未实现估值的提升。

  也就是说,中国平安的股价上涨是纯粹业绩推动的结果,其估值一直维持在10-12倍区间不变。究其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市场投资者仍然按照传统金融的估值体系来给公司估值。那么,怎么才能改变?我们认为,“大环境有利变化+科技占比的进一步提升”将会成为中国平安实现“戴维斯双击”的重要途径。

  从大环境来看,基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和社会保障体系仍待完善,我国寿险、健康险市场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阶段,保险股目前较低的P/EV估值奠定了戴维斯双击的估值基础。我国较低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给予保险业务,尤其商业寿险仍然极具想象空间。政策扶持和居民持续提升的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为寿险业务奠定了确定性较高的盈利提升空间。华金证券的研究认为,保险公司2019年靓丽的业绩则可形成戴维斯双击的盈利基础。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在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之外,科技含量和科技业务比重将会成为刺激平安实现“戴维斯双击”的重要突破口,这与集团对科技的定位改变,并由此带来的科技成果转化息息相关。

  科技内核:专利数量业内领先、专利转化能力首屈一指

  2018年底,中国平安更新了集团的品牌标识,将“金融+科技”更加清晰地定义为平安的核心主业,旗帜鲜明的宣布把科技放在与金融同等重要的地位,科技也因此成为集团的核心业务。那么,中国平安的科技含量到底如何?这需要从专利数量和专利转化成果两个方面来衡量。

  首先,看专利数量。专利数量是衡量一家公司科技含量的最重要指标。根据中报,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5,779项,累计达18,050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959项。专利覆盖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区块链等尖端科技。这表明,中国平安在专利数量与专利广度上均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

  其次,看专利转化成果。在专利转化与实现应用上,中国平安可以说是无出其右,首屈一指的。集团旗下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壹钱包、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汽车之家、平安城科等众多新的金融创新平台都是中国平安1.8万项专利转化的成果。

  以被誉为全球医疗科技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为例,平安好医生凭借独有的“AI医生+全职医学团队+外部医疗资源”模式,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医疗健康生态圈。通过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为用户提供涵盖7x24小时在线咨询、转诊、挂号、在线购药及1小时送药等医疗服务及多元化的一站式会员服务类产品,极大解决了国内医疗资源稀缺的困境,有利于解决我国“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的医疗常态,直击行业痛点。但就平安好医生而言,就应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专利技术。

  将专利技术产业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给公司带来业绩上的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才是最终目的,否则专利也仅是纸面上的数字而已。中国平安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最佳。

  科技内核、科技属性越来越强,科技板块对集团的贡献也将会更高,这将会逐渐改变市场对公司的认知,最终会按照科技的逻辑来给公司估值,至少是有相当部分的科技估值在体现在总市值里面,考虑到科技板块的估值远高于传统金融板块,这将会从估值体系层面提升平安的价值。

  简单计算一下,如果考虑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给平安估值体系带来的改变,假设估值从目前的11倍增长到15倍,中国平安的总市值将会达到超过2万亿。

  机构观点:估值体系颠覆性改变正在发生

  事实上,市场上已有不少机构开始用科技的逻辑给中国平安进行估值。国泰君安在近日发布的对中国平安的深度研究报告中,运用了DDM估值模型(股利贴现模型)和分部估值法,给予中国平安“增持”评级,DDM模型给予101.95元的目标价,分部估值法下的目标价为124.5元,对应总市值分别达到1.87万亿和2.3万亿元,最终结合两种模型,给予113.22元的目标价,对应市值达到2.07万亿元。

  相比传统的PE估值模型,DDM模型更加注重公司稳定的现金分红。国君研报认为,通过分红与营运利润的绑定,中国平安未来有望实现稳定的分红增长,这使得中国平安成为板块内唯一一只分红能够稳定预期的个股。因此,可以使用DDM估值给予中国平安底限估值。鉴于DDM模型估值相对保守,并没有太多考虑科技板块未来的盈利贡献,同时采用分部估值给予中国平安整体以价值重估。

  在分部估值中,中国平安按照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银行、信托、证券、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和其他(含分部抵消)共七个分部进行估值。其中寿险按照EV估值方法进行估值,财产险、信托、证券按照可比竞争对手PB估值,银行按照市值估值,科技按照市场价值估值。其中,对科技板块按照市场价值估值被认为是业内主要机构对平安估值体系的重要改变,尤其是作为券商龙头的国泰君安投研团队作出有别于传统估值方法的改变,预计将会引起国内外机构对平安集团估值体系的方向性改变、甚至是彻底颠覆。

  对中国平安而言,戴维斯双击中的业绩提升一直存在并在稳定增长,现在缺少的是市场对公司科技板块的认知。2019年上半年,平安集团科技业务总收入384.31亿元,同比增长33.6%;截至2019年6月30日,科技公司估值总额达700亿美元。科技板块快速成长,但在集团中的业务占比还不是很高,一旦公司业务中科技贡献率超过一定的比重,投资者必将会更加重视科技业务给公司估值带来的正面效应。估值体系发生改变并被市场认可,中国平安市值将会进入“戴维斯双击”时代,业绩增长与估值提升,将会带来总市值与股价更大幅度的增长,这种改变正在悄然发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阅读:中国平安

责任编辑:李欣 RF1260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