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系风生水起:港股单日暴涨25% 布局27家A股公司坐享450亿

摘要
紫光控股单日大涨25.6%,足以让投资者瞠目结舌,但更不容小觑的,是紫光系在A股市场布局27家上市公司、涉及450亿市值,以及掌舵者“并购狂人”赵伟国的芯片王国......

  习惯了一直在资本市场上买买买,这次来了个大反转......

  昨日晚间,紫光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拟出售持有的9.87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67.82%。受此消息影响,港股紫光控股大涨25.6%。

  两个涨停的幅度说来就来,自然是让投资者瞠目结舌,而更让投资者不容小觑的,是那些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的紫光系上市公司。

  紫光系坐享450亿元A股市值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一季报末,紫光系出现在了27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之列,截至今日收盘,紫光系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市值达445.53亿元。

  除了A股,港股市场上的联想控股、中芯国际、国微技术、中兴通讯、金山股份都有过它涉足的影子。

  紫光系在资本市场的广泛布局,离不开紫光集团的支持,当下紫光集团主要业务涵盖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和能源环境业务等。

  而紫光系在资本市场投资的上市公司正好符合紫光集团的业务范畴,其背后逻辑如下:

  一方面是管理好紫光国微、紫光股份、紫光学大和紫光控股这样的“嫡系部队”,其中,紫光股份为“紫光系”旗下的IT信息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的平台;紫光国芯为存储器产业板块的平台;紫光学大则分属教育板块;紫光控股则是其在海外的主要资本运作平台;另一方面是拓展同行上市公司的财务投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投资TCL集团、中兴通讯、联想控股这样的产业龙头,二是布局浪莎股份、*ST金泰等小市值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它在疯狂买卖这些小市值的壳股公司是充分吸取了“高抛低吸”的精髓。以2016年的浪莎股份为例,紫光集团于2016年一季度进入公司股东榜,以392.52万股的持股数量、4.04%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不久之后它的股价不断攀升,紫光集团在当年二季度末加仓至410.77万股,但到了三季度末,它就减持138.34万股,将部分收益落袋为安。

  不过,它在资本市场“割韭菜”的行动,还是让一些上市公司开始捂住自己的控制权。2017年12月9日,文一科技公告称,2017年2月6日至2017年12月6日,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文一科技5.53%,四度举牌后持股比例升至20.54%。彼时,文一科技实控人瑞真商业如临大敌,火速高位加仓至25%,以巩固控股权。

  如今,证监会抛出了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主要内容如下:1、取消“净利润”作为判断是否构成重组上市的标准;2、将主板中小板重组上市限定从60个月缩短至36个月;3、允许创业板借壳上市;4、允许借壳上市再融资。

  对于之前在主板市场买壳股的紫光系来说,这次的政策松绑,或许会让它的购物清单里添加一批创业板壳公司了......

  “并购狂人”赵伟国

  虽然紫光系喜欢在资本市场搞财务投资,但是它毕竟没有忘记自己的主业,而主业上的层层推进,离不开“并购狂人”赵伟国的努力。

  2004年,赵伟国创办了私人企业健坤集团,从事IT、天然气、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5年后的2009年,赵伟国抓住了清华大学进行混合所有制试点的机会,携带着健坤集团入股清华紫光集团49%的股权,先后出任总裁、董事长。

 

  在掌舵紫光集团后,赵伟国就开启了疯狂的买买买模式,在国外市场上,2013年7月以17亿美元收购美国展讯通信;2013年10月花费9.1亿美金收购RDA锐迪科;2016年9月携手美国西部数据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进军大数据存储领域。

  而在国内市场,2015年5月,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以25亿美元收购中国网络设备及存储器、服务器巨头新华三51%的股权,完成云计算的布局,2016年又控股了上海宏茂微电子公司。

  最近一次的收购,是半个月前紫光国微拟以180亿元收购公司同一控制人旗下的紫光联盛100%股权,以最终控制法国安全芯片组件龙头企业Linxens。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帮助紫光集团构筑起“芯-云-网-端”的信息产业生态链,其中最让投资者羡慕的,是赵伟国建立的芯片王国。

  紫光系的“芯片王国”

  根据官网显示,紫光集团称其战略定位是成为世界前列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芯片巨头。

  在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公司中,当前活跃在A股市场的有紫光国微,旗下包括了晶源电子、北京同方微电子、深圳市国微电子和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等子公司。它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业务,依据去年年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8亿元,同比增加34.41%;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24.33%。其中,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9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3.43%,以集成电路为主的整体业绩取得了较好发展。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明年将登陆科创板的紫光展锐,它是由上文中提到的展讯通讯和锐迪科整合而来,它致力于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核心芯片的创新研发及设计,已推出“虎贲”和“春藤”两大品牌,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各产业环节的十大(强)公司榜单看,它位列第二,仅次于华为的海思半导体。

  在当前炙手可热的5G通讯技术方面,紫光展锐已于2019年2月推出了第一代5G基带芯片-春藤510,而最近在海外发布的中兴Blade A7智能手机就用到了紫光展锐虎贲SC9863A芯片。

  除此之外,武汉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紫光宏茂也是其芯片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由紫光集团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湖北国芯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湖北省科投共同出资成立的,去年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颗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据了解价值10亿美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芯片之王”。

  后者则是上文的上海宏茂微电子公司,紫光集团正是借助它进入了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域,今年年初,它宣布成功实现大容量企业级3D NAND芯片封测的规模量产。这标志着内资封测产业在3D NAND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上,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也为布局完整的存储器产业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紫光系芯片王国的成果喜人,但是它给紫光集团带来了不小的财务压力。去年紫光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31亿元,同比由盈利转为亏损,下滑了159.43%,其中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为104.19亿元,同比增长 37.88%,主要为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及正常业务增长所致。

  对此,紫光集团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公司可能面临集成电路下游产业(手机、计算机产业)需求疲弱的风险,这将会影响到公司集成电路板块的收入。公司集成电路产业前期研发投入规模大、研发周期长,芯片下游产业不景气将影响公司研发 成本的及时收回,进而可能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紫光集团集成电路产业的业务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通过回顾它的造芯之路来看,疯狂的买买买后,6年内就换来了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名列前茅的位置实属不易。

  未来紫光系还能在资本市场上淘到哪些宝贝公司,它的造芯之路能否越走越顺,投资者可以拭目以待......

关键词阅读:紫光系 紫光控股 紫光国微 紫光展锐 紫光宏茂 芯片 云计算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