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看万达如何用实力打破流言

  金融界网站讯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流转很久的传言,正在被沈阳和万达联手打破。

  据澎湃新闻报道,5月15日,沈阳市政府和万达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集团将在已完成投资250亿元的基础上,再投资800亿元,拟在沈阳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世界一流的国际医院、世界一流的国际学校和5个万达广场。

  虽然看起来,此前经济相对低迷的东北地区,在今年第一季度主要数据飘红,经济开始显现暖意,但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对于推动东北城市经济发展而言,可谓振奋人心。

  的确,当下的东北城市,需要有万达这样大手笔的投资来激活,来证明“投资不过山海关”仅仅是传言,来证明东北整体的营商环境并没有外界所传言的那么差,尤其是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依旧具有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事实胜于雄辩,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自万达,其经营数据显示,万达在沈阳持续投资18年,先后开业7个项目,所有项目均实现了盈利。

  然而,一个传言的证伪,不仅需要对传言本身的信息进行事实的反驳,更需要建立起一个新的事实,以此让社会看见传言之外的另一番景象。换言之,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传言,不仅仅需要用有人、有企业来东北进行大手笔投资这一事实来反驳,更需要让外界看见东北城市释放的人才吸引力。

  众所周知,唱衰东北城市发展的主要依据,在于人才的严重外流。而若想人才回流,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城市软环境建设。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在北京、深圳、上海,外来人才要面对巨大的购房经济压力,但这些城市因具有全国领先的完善的优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仍然成为许多优秀人才在高房价压力下的首选,使得城市创新力名列全国前三。

  也因此,东北城市要想走出“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形象误区,就必须加大力度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下功夫,打造能够吸引来人、留得住人的宜居城市服务。要充分认识到,完善而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人才选择城市安居乐业的主要因素。只有当人才源源不断的汇聚于东北,相关的产业、商业、科技创新等等便会不迎自来。

  而此次万达在沈阳大手笔的投资,价值落点恰恰就在这里。无论是汇聚时尚与文化的文旅项目,还是世界一流的国际医院,亦或者是首次引入世界一流中小学教育品牌的国际学校,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地产的投资运营,而是依托万达本身具备的造城经验,以商业的力量,积极参与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以最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吸引人才在东北城市的回流,以人才为核心,重新带动东北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这种城市与商业的珠联璧合,其示范意义不仅仅是为东北城市重新振兴探寻新的发展道路,更是中国城市化下半程的一大方向,即公共服务能力决定城市发展兴衰成败。换言之,未来城市发展路径,将一改过去的“人跟着产业走”,转变为产业、资本跟着人才走,而人才跟着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走。就像美国城市研究专家乔尔·科特金所说的:“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选择在哪里居住,知识分子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在哪里聚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聚集,最终人类的财富也会在哪里汇聚。”

  更进一步说,这种以商业与行政联手打造的优质公共服务,一旦成为人才的最大驱动力,而人才又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那么万达与沈阳为东北城市振兴的探路,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而当这种模式为二三线城市成功赋能后,由市场+政府合力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全面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进而促使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一个全新的局面。

关键词阅读:万达集团 公共服务 振兴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