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超6亿股解禁 7股东减持套现112亿
上市满一年,市值逼近千亿元的医药巨头药明康德(港股02359)(603259.SH)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但同时也公告了7名股东的减持计划。
年报显示,药明康德2018年实现营收96.1亿元,同比增长 23.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 84.22%。
5月8日,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到期解禁,7名股东宣布计划减持不超过11.93%的股份,规模超过112亿元。
一位医药资本的投资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药明康德从美股退市后,机构进入的成本比较低,而且国内资本市场以散户为主,市盈率明显高于海外市场,如今市值已经接近千亿元,股东减持套现也是正常行为。
另外,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832159)近期从新三板摘牌的消息也牵动着投资机构的神经。时代周报记者就此致电药明康德证券部并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减持套现112亿
4月30日,药明康德披露了股东减持计划,共7名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11.93%的股份,名单包括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Summer Bloom Investments、ABG-WX Holding (HK) Limited等股东。其中有5名股东持股比例在5%以上,2名持股不到5%,均不是第一大股东。
关于减持原因,公告称均为基金投资正常退出,或者股东自身资金需求。按最新股价计算,本次减持规模超过112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本次计划减持股东中的6名均为药明康德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的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持有7.59%的股份。目前,计划减持的7名股东共计持有药明康德37.03%的股份。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药明康德招股书发现,本次计划减持的7名股东均于2016年3月受让药明康德股份。彼时,WXAT BVI(药明康德维京)将药明康德91%的股权转让给32家公司,转让股权单价均为3.89元。
以其中出资比例最高的Glorious Moonlight为例,当时该基金以3.46亿元的价格获得了9.87%的股权。而本次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 拟转让不超过2340万股,按照每股80元价格计算,可得到18.9亿元,三年时间里获利接近5倍。
值得注意的是,药明康德于2018年5月8日在上交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均有12个月的限售期,也就是说,限售期刚结束7名股东就立即计划减持。公司的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同时指出,解除限售的股份达6.14亿股,涉及20名股东,占公司总股本的52.51%,市值达500亿元,将于2019年5月8日起上市流通。这意味着,限售期过后,计划转让的股份超过了限售股份的四分之一。
受此影响,药明康德5月6日股价跌幅达8.68%,目前维持在80元左右。
历经多次变动,药明康德的股权高度分散,但实际控制权仍在李革、赵宁夫妇及刘晓钟和张朝晖手上。招股书显示,李革、赵宁、刘晓钟、张朝晖共同控制发行人合计34.4812%的表决权,且四人为一致行动人。
子公司摘牌套住多家私募
股东急于减持套现,与药明康德上市以来股价的突飞猛进不无关系。
药明康德于2018年5月8日上市,发行价为21.6元,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就录得16个涨停,到5月29日收盘已经到达129.91元的惊人价位,涨幅较发行价超过500%,在当时低迷的大环境下一骑绝尘。
经过半年下调以后,2019年开年三个月,在国家创新药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政策相继出台的刺激下,药明康德股价又迎来一波行情,从1月4日的70元上涨到3月最高超过100元。截至减持公告发布的4月30日,药明康德股价仍维持在88元左右。
药明康德被称为“中国医药界的富士康”, 单从业绩上看,这家CRO企业目前无疑处于高速增长期。2019年的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9亿元,同比增长29.31%,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32.97%,依然保持着去年的强劲增速。
在临床前CRO领域,药明康德的业务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二,目前已是全球第八大CRO公司,在国内也处于龙头位置。市场占有率上,药明康德占有全球3%的市场份额,国内14%的市场份额。
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股东减持一方面是因为基金的周期到期,需要退出一部分资金;另一方面是投资人认为药明康德的整体发展到了一个瓶颈,对于现在退出的投资回报率已经满足。”
另外,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近期于新三板摘牌并宣布三年内不上市的消息,也对机构投资者的心态有一定影响。
4月4日,合全药业公告拟在新三板摘牌,且承诺在三年内不谋求在任何中国境内及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药明康德作为控股股东持有公司 85.88%的股份,将对异议股东所持公司股份进行回购,回购价格为48元/股和股东取得股份的成本价格之间的孰高值。
药明康德方面更表示,合全药业没有申请科创板上市的预期。
张奥平指出,新三板市场目前投资数量和交易量都在下滑的阶段,挂牌企业很难有交易量,因此大部分企业都有在A股主板、创业板甚至海外上市的预期。而投资机构的主要诉求就是企业增值之后退出,股权融资的目标一般是冲着上市去的,因此投资机构在介入时一般会跟企业签合作条款,承诺上市或者商定回购价格等。“但是合全药业的退出模式属于不多见的个例,会给小股东带来风险。”
母公司药明康德是国内CRO龙头,自身也是CMO领域的龙头,合全药业一直被视为医药白马股,也获得了不少PE、VC的高度预期。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后,合全药业进行了五轮定增融资,其中2015年和2016年的两次定增规模达到8.7亿元,44家投资方里包括红杉资本中国、高瓴资本等明星资本。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的定增价格是123元/股,2015年则是69.65元/股。
不少参与定增的私募股权基金对媒体表示,48元的回购价格并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但他们对于合全药业的退市决议也无能为力,因为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仍在药明康德手中。
合全药业的股权分散和绝对控制权,与药明康德如出一辙。公开资料显示,除了药明康德之外,合全药业的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不到1%。
“投资有风险,小股东无法控制创始人的做法。”张奥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合全药业的做法符合法律框架,小股东不具备太多操作的可能性,只能承担部分亏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