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获1.2亿新融资的亮风台创始人廖春元:正在关注科创板

  来源:算力智库

    5月8日,增强现实(AR)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亮风台宣布完成1.2亿元B+轮融资,至此B轮累计融资已达2.2亿。

  亮风台创始人兼CEO廖春元在宣布融资消息后第一时间对算力智库表示,获得本轮融资再次说明了AI与AR是当前科技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期待公司继续顺势而为,巩固行业头部位置。

  据悉,本轮投资方包括MYEG Capital、活水资本(Ondine Capital)、君盛资本、创徒资本等境内外美元和人民币基金,老股东纪源源星资本、美图公司追加。

  亮风台成立于2012年,2015年分别获得美图A轮和纪源资本A+轮各数千万元投资。2017年8月获得由索道资本领投,信熹资本、美图公司、源星资本跟投的亿元B轮投资。

  廖春元:科创板是重大利好

  巧合的是,亮风台宣布融资消息恰逢科创板受理企业数破百。廖春元在回应算力智库相关询问时进一步透露,亮风台正积极关注科创板。

  他认为,科创板的设立恰逢其时,代表了国家对科技和创新的认可。科创板的意义不仅在于资本市场的模式创新,更表明国家通过打造“中国的纳斯达克”,在战略层面把资金引向科技创新,让中国科技创新企业与国际接轨,对于企业和行业都是巨大利好。

  “但企业上市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科创板注册制的‘宽进严出’对企业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保证持续发展。亮风台经历了多年付出,未来如果在科创板上市,也只是发展中的一个台阶,而绝非终点。”

  廖春元指出,冲击科创板的“敲门砖”仍在于核心技术实力。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企业只有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政策和资本层面受到更多关注。然而,对于很多AI创业企业来说,前期开发自有核心算法投入巨大,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

  从科创板相关行业来看,人工智能、医药医疗、智能制造等,都和AR技术密切相关,令AR成为AI领域的热门创业方向之一。

  乌镇智库近日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AR/VR/MR企业超过600家,这一数量在所有AI创业方向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机器人。

  据了解,亮风台团队成员中有数十位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从业人员(科学家、软硬件专家),核心团队超过半数是海外归国博士。核心成员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机构担任技术与管理职位,如富士施乐硅谷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Google、百度、微软、高通、西门子、华为、Intel等。

  其中,廖春元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是国际知名AR视觉交互专家,中组部和上海“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亮风台创始人兼CEO廖春元博士

  “云管端”覆盖N个场景

  随着融资成功,亮风台的战略方向也有所微调,从“云+端”双引擎升级为“云管端”三驾马车的闭环阵型。

  其中,“云”是以AR云为代表的软件系统,“端”是以AR眼镜为代表的硬件产品系列。

  而“管”则代表了各行业对通讯的基本需求,即通过远程通讯实现降本增效。具体来说,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例,产品交付给分布全国的客户后还涉及售后及维护。厂方技术专家往往奔波于全国客户,大部分时间、精力和成本都浪费在差旅上,且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被积累保存。

  通过整合了音视频传输、实时标注等的AR远程通讯系统,相关技术支持可以在线完成,省去了低效的差旅。不同专家、不同地点、不同案例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实时协助和数据记录。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的所有行业知识可以沉淀下来,用于训练AI算法,有朝一日AI就可以替代人类专家,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在产品方面,亮风台主打“1+N”策略,1即“云管端”的软硬件全栈式AR平台,N即以平台赋能垂直细分行业。廖春元强调,亮风台不是一家AR眼镜公司,而是一家可以生产AR眼镜的人工智能公司。

  但显然,要在各场景中全面开花,难度可想而知。廖春元认为,作为创业公司资源必然有限,在所有终端领域完全铺开并不现实,因此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通过合作将AR与现有系统整合。

  比如在工业领域,现有的ERP系统往往已经由专业公司成熟维护多年,AR解决方案如要实现融合ERP,就不必从头做起与之形成正面竞争,而是可以通过合作把AR系统或AR眼镜与现有系统对接,以扩展和升级的方式为现有系统增效。合作伙伴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对行业的认识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远胜于AR技术服务商。

  在业务推广策略方面,目前亮风台的主要目标为各主流行业的头部企业。廖春元认为,头部企业是行业标杆,与它们的合作将更有利于AR技术在各自行业的推广,同时也是对亮风台的最佳背书。他透露,目前亮风台与各主流行业前5位的企业都有合作,其中一半为付费客户。

  B端无爆款,落地需务实

  “我们就好比iPhone,有硬件整机,有软件体系,但我们不可能去做所有的APP,需要更多人参与,一同为更多场景开发AR应用”,廖春元比喻道。

  的确,任何新科技的发展应用都需要时间,也必须经历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的演化路径。

  尽管AR技术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则始于2016年。经过几年发展, AR设备从手机演变为专业AR眼镜,应用领域也已从游戏、娱乐逐步扩展至安防、工业等垂直行业。

  从中可以看到,和许多新科技一样,AR的真正应用也从B端开始。廖春元表示:“要说AR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落地是不现实的,新科技的发展在B端很难出现‘爆款’,一定需要时间。”

  更何况,AR并非一项独立技术,而是与AI的发展相辅相成,也和5G等基础设施的支撑息息相关。

  据算力智库了解,目前无论是AR行业还是AR创业企业,都需直面性能、价格和内容的三元悖论。

  以AR眼镜为例,要同时实现性能好、重量轻、电池容量大,同时又价格便宜,还要有丰富的内容支持,显然不切实际。

  对此,廖春元总结认为,现在AR的技术边界比较清晰,AR创业企业应在有限的技术能力下,找到适用的场景。“技术难关能啃的,我们就啃下来,暂时无法攻克的,我们就绕开。另外,还应选择与当前技术能力匹配的应用场景,把AR作为工具,务实地去解决实际问题,摒弃‘炫技’式的酷炫效果。”

  按此逻辑,亮风台正主打工业制造场景,着力“解决问题”而非呈现“炫酷效果”。目前公司行业客户覆盖电力、汽车、电气、机械、家电、机械制造等各细分领域,包括国家电网、施耐德电气、上汽通用、格力集团等。

  此外,公司的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也在服务BAT、华为、格力、上汽、美图、云南公安等知名企业机构。

  廖春元相信,AR的核心意义就是赋能人,成为人的助手。在AI赋能机器的大格局下,作为AI一部分的AR则为AI赋能人类提供了通道。

  业界普遍认为,AR是继PC、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众多全球科技巨头都已投身于AR研发。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虚拟现实应用状况白皮书(2018年)》,全球AR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阅读:AR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