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上行中的产业资本减持潮 值得警惕吗?

摘要
春江水暖鸭先知,由于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和公司的经营情况,产业资本历来被认为是嗅觉灵敏的一股力量。换句话说,虽然我们印象中的产业资本都是特别先知先觉的资金,但就现有的数据来看,产业资本增减持的领先信号作用也许没有那么强。

  来源:中泰证券资管

  原创: 文/鲁资资

  本栏旨在链接海量券商研报释放的信息。

  关注宏观、策略和行业三类研报中的热点问题。

  助益投资,丰沛谈资。

  春江水暖鸭先知,由于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和公司的经营情况,产业资本历来被认为是嗅觉灵敏的一股力量。很多人感叹,产业资本常常会在价值被低估时出手增持,也会在泡沫高企时果断套现。

  偏偏,伴随这一轮的A股的指数快速走高,我们所见的却是产业资本减持的力度不断加强。从1月到2月,减持规模越来越大、速度也似乎越来越快。

  股指上行中的产业资本减持潮,值得警惕吗?

  减持额:

  有信号意义,但不强

  尽管从历年的减持政策来看,监管机构对于股东减持是逐步趋严,但就从净增减持金额来看,减持在A股几乎是一种常态。东方财富证券近期一篇关于减持的专题报告中统计发现,自2004年1月以来统计每个月的净增减持金额,近15年共计182个月,净增减持金额表现为负的月份为133个,净增减持金额为正的月份49个,净增减持为负月份占比达到了73.1%。

  减持是常态,牛市阶段的减持尤其多。事实上,就这份报告的数据来看,减持金额与上证指数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上证指数在近15年来出现了约3次较为明显的上涨(今年年初的涨幅也算作明显上涨),在每一次上证指数大幅上扬的时候也都是减持的高峰期。另外,从历史数据来看,减持金额占流通市值这一指标和上证指数几乎在同时达到最高点,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除了相关性,减持额对于市场有没有领先意义呢?另一份来自长江证券的报告的结论是:减持额对指数有一定领先意义,但指引作用不强。从减持额与上证综指走势的拟合情况看,除了大幅减持通常发生在牛市或反弹期之外,还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发生在牛市中的减持,通常并不会扭转牛市整体向上趋势(2015年出台减持新政除外),但市场向上动能可能被削弱(如2014年末大幅减持后的1-2个月,市场向上动能减弱);二是震荡市中的反弹期发生减持时,减持结束后1个月左右,反弹行情或将结束;熊市中往往随着大幅减持的开始,反弹行情以更快速度结束。

  换句话说,虽然我们印象中的产业资本都是特别先知先觉的资金,但就现有的数据来看,产业资本增减持的领先信号作用也许没有那么强。对此,长江证券的分析是,可能因为产业资本与市场其他投资者对市场、行业或企业未来运行状况的理解有所差异。同时,市场具有较强的博弈属性,即使产业资本减持对市场或行业基本面变化具有较强领先作用,但博弈属性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领先作用。

  增减持次数比:

  曾是一个相对靠谱的择时信号

  除了增减持额,另一个考察增减持的维度是次数。天风证券近期发布的一篇专题报告,就是选用增持次数/减持次数来作为领先指标,来衡量产业资本的情绪。

  和长江证券的报告中得出减持金额的指引性作用不强这个结论不同,以增持家数/减持家数这一数据来拟合上证指数,天风证券发现2007年以来市场每一次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或者反转行情之前,这一领先指标几乎都比较精准地发出了买入信号(但无法判断市场上涨属于短暂反弹还是长期牛市的起点)。

  为什么要说增持次数/减持次数数据“曾”是一个相对靠谱的择时信号?那是因为今年年初以来市场全面反弹,各类主要指数都有超过 20%的上涨,但期间产业资本的增减持次数比并没有发出任何“买入信号”。

  这一次有什么不同?天风证券的报告中对年初以来的数据做了进一步拆分,2841 笔减持中民营企业有接近 2500笔,占比高达87%,对应的减持规模占比 50%。对比股权质押风险模拟数据库,781笔减持涉及股权质押风险,占比接近三分之一。换句话说,这一次产业资本非但没有在底部增持股票,反而出现大规模的减持,原因可能在于民营企业急需大量资金修复资产负债表和解决股权质押问题。

  如果减持额的领先指标整体没有那么强、如果增减持次数比也会那么任性地失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意产业资本这件事?那可能是因为他们买股票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别人会买所以要提前买,卖股票的原因是觉得别人会卖所以我要提前卖。说实话,这样的逻辑看似理性、实则博傻。

  在关注产业资本增减持的同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买入并持有这只股票的理由,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阅读:减持 产业资本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