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注入新动能 中国交建传统+创新双向并举

  补短板、新基建、降税费……基建行业在今年两会期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会议的重点议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作为基建龙头,中国交建(601800)的建设项目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速改扩建工程、海上风电项目、水环境治理项目、棚户区改造等。

  2018年我国基础建设行业受到自筹资金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地方债置换大幅下滑的拖累,整体增幅呈下行趋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而2019年起,基建资金受限得到解除,地方政府专债和政策债将有明显增量,PPP存量项目落地情况明显抬升,信用边际也将得到放松。

  本轮基建投资与过往先例存在明显不同。本次投资主要表现在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方面着力补短板,新型基建则是对传统基建的扩展,成为稳增长和促创新并驾齐驱的重要发力点。

  传统基建补短板势头不减

  2019年,基础建设依然成为“补短板”重点领域,以铁路和公路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投资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18年四季度至今,国家发改委已批复涉及城市轨道、铁路、机场工程等领域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2万亿元。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高规格会议不断强调“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持续强化经济下行压力下继续实施“稳增长”政策的态度,在政策上持续不断给予传统基建利好扶持。

  新型基建投资热度持续升温

  基础建设的范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有了新的内涵。新型基建不仅涵盖人工智能、5G等为科技创新提供设施支持的领域,也包括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升级产业。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

  同时新型的积极推进带来新的增长动能,分行业看,基建投入增速较高的领域包括轨道交通、扶贫及农村基建、电信设施、环保、污水和垃圾处理、体育文化设施、医疗及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分区域看,西部地区的高铁投资高速增长,东部地区的城市轨交投资较为亮眼。一些重点经济区的基建投资也在加速,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地区等。中金公司分析表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基建投资增长的高点可能回升至15%左右。

  从短期来看,加大新型基建的投资既能维稳经济,同时可以尽量避免“走老路”。从长期来看,新型基建有望助力经济转型、为产业升级提供基础保障。

  传统偏向新型业务或已成趋势

  与交通设施、水利建设、城市建设、公共事业等传统领域“铁公基”相比,新型基建从“狭义”角度理解是为科技创新,而“广义”上则进一步包括了新型城市建设所需的升级产业、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传统基建重在补短板,特别是在改善民生方面;而新型基建代表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既有助于增加就业和收入,也有利于新动能培育和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传统基建向新型基建的业务转型已成为是未来基建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少“铁公基”在新型基建领域也有所涉猎。

  头顶“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的中国交建便属于最为传统的基建企业之一。作为基建龙头,多年来中国交建在传统领域稳坐高位,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公路与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同时,中国交建通过旗下子公司的工程竞标,建设项目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速改扩建工程、海上风电项目、水环境治理项目、棚户区改造等。在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缓解地区环境及能源压力,支持智慧能源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革新,同时也是对创新技术发展升级的一种激励。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宋瑞礼表示,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技术含量高,符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向,既能稳住短期投资需求,也能改善长期经济潜在增长水平。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