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年底三道坎 440亿天量解禁考验减持王

摘要
 经过分众上市以来三轮波澜壮阔的高送转和现金分红后,当年参与定增的机构发行成本在10元/股左右,如今股本翻了2倍,这些机构的持股成本大约也只有3元/股左右,相比当前5.8元/股的位置来看,被锁了三年的机构即便解禁仍有80%的获利空间。因此解禁后续的减持压力极大。

  

    花无百日红,龙头分众传媒同样没能逃出这样的铁律。

  上周五,分众传媒再度大跌6.84%,收报5.72元;对于分众来说,这已是继11月5日以来分众的第二次大跌了,较高点2600亿元的市值已深度缩水63%,曾经的“电梯间一哥”如今成了机构仓皇出逃的对象。

  而如今受到资本热捧的新潮传媒俨然在分众传媒的胸口开了一枪,战争的号角已然拉响。

  分众传媒坑掉马云60亿

  成立于2003年的分众传媒曾在2005年登陆过纳斯达克,是当时国内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广告传媒股,2007年,分众传媒每股飙升至88.5美元,市值超110亿美元。

  2013年,这只中概股被美国浑水机构大幅做空,经历过市值暴跌、美国SEC调查(罚金达5560万美金)等一系列“幺蛾子”后,分众传媒交足学费退出纳斯达克,启动私有化回A。

  那一年,分众传媒的估值是26.46亿美元,约165亿元人民币。当时退出时PE是12倍,不少资深投资者透露,回A后分众传媒至少可以干到20倍、30倍PE,40倍也有可能。

  这个不被美国投资者理解的商业模式,在2015年借壳回A后,直接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当时分众市值最高达到2714亿元。

  市值高增的背后,分众传媒的业绩也一直不差。借壳回A后,分众传媒完美实现了其最初的业绩承诺(即在2015-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不低于29.58亿元、34.22亿元、39.23亿元),而且在全国的扩张丝毫没有慢下脚步。

  2017年分众传媒营收直接从两年前的86亿元营收做到了120亿元的规模,成了当之无愧的“电梯霸主”。

  专业人士称,分众的霸气扩张与财大气粗的投资方不无关系。在腾讯、滴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加持下,分众俨然成了电梯间最亮的星。今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更是官宣以150亿元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持股10.3%的阿里成功坐上了分众第二大股东的位置,双方更是合作称要共创新零售大趋势下数字营销的模式创新。

  不少人说,马云在分众传媒上栽跟头了。150亿元力捧分众的阿里如今已浮亏60亿元,被坑掉一个A股的上市公司。

  四季报净利或负增

  资本狂欢背后,分众传媒的至暗时刻悄然而至。

  整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使得分众传媒的营收明显承压。从历史相关性来看,经济形势的好坏与分众传媒的广告业务有明显关系。

  业内人士指出,当年的金融危机就使得不少分众传媒主要的广告主预算收紧,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推演。如今,经济再度趋缓,分众传媒业绩下行再成定局。

  以三季报为例,多方财务数据显示分众传媒的业绩正在走下坡路。

  一是,从三季报的现金流来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61亿元,同比下降34.63%;单从三季度业务来看,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仅为3.14亿元,同比下降43.85%。现金流净额不容乐观。如果要想向去年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41.56亿元的净额看齐的话,今年四季度的经营现金净额需达到25亿元。

  对于承压的分众来说,这显然有点遥不可及。因为一旦行业景气下降,分众的回款速度也在不可避免的放慢。有机构提示,应收账款回款速度已经从原来的76.55天增长为96.78天,这也相应增加了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金。

  二是,从单季度来看,分众传媒营收37.67亿元,同比增速达21.94%。净利润为14.63亿元,同比增速仅为5.37%。以分众上市以来近三年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分众的净利润增速为史上新低。但显然这个新低即将成为过去式,因为接下来的四季度,分众传媒净利润或将面临上市以来的首次负增。

  根据分众预告的全年业绩来看,四季度净利润可能在10亿元-14亿元,而同比去年20亿元的净利润来看,分众传媒净利润同比增速将由正转负。

 

  三大利空高悬

  除了业绩下滑之外,市场对分众传媒的担忧还有很多,而且有不少已经照进现实。

  第一大利空是分众传媒作为行业龙头受到的外来竞争挑战。

  作为行业龙头,分众传媒的护城河正在逐步被侵蚀。其竞争对手新潮传媒正在从市场、资本、流量等各个方面开始一一击破。

  2018年10月,据数据显示,新潮传媒的广告已覆盖全国100个城市,65万部电梯,每天覆盖2亿社区人群,用户数达12000个。而且新潮传媒还放话称,到2018年底要实现覆盖电梯数达100万部,这均对分众传媒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制。

  相比有阿里加持的分众来看,新潮的投资方也并不弱。11月9日,一则关于百度领投新潮传媒的消息更是重挫分众股价。

  事实上,这种“老二约架老大”在资本市场里并不罕见,瑞幸咖啡靠烧钱、公关、N轮融资等方式成功挑战星巴克龙头地位的案例宛如昨日。新潮传媒更是不遑多让,年内新潮传媒曾宣称凡是在分众投放1亿元广告额以上的客户,与新潮合伙人见面,便赠送刊例价为1000万元的广告资源。

 

  但不是所有的机构都认为分众会在这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他们认为,新潮的鲶鱼效应难敌分众的头部效应。原因之一是新潮传媒虽然搅动了“一池春水”,但是新潮很难攻破分众的大本营,因为租金高的一二线优质点位已经基本上被分众通过合同锁定了;原因二是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分众去抢占新潮的地盘相对容易,因为分众目前在三四五线城市的扩张态势显然是高于预期的;原因三是投资者认为论烧钱来看,新潮肯定玩不过分众。因此市场对于这一利空仍有分歧 。

  第二大高悬头顶的利剑是分众传媒高额政府补贴会否退坡的怀疑。

  从数据来看,分众传媒从2014年起就得到了大额的政府补助,而这种补助的形式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政府税收返还的形式实现的。从2014年到2017年,公司分别收到政府补助为3.68亿元、4.70亿元、10.37亿元、7.36亿元,再加上当前三季报披露的6.04亿元,公司累计获取政府补助(税收返还)超30亿。

  专业人士解释称,分众传媒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政府补贴,主要在于其迁移的便利性。分众资产轻,没有较大的迁移门槛,而且可以被地方政府包装成新经济、第三产业等概念,对于政府招商引资相当于一本万利,因此政府愿意对其进行税收返还。

  但也有不少行业专家称,政府补贴本身不具有可持续性,而补助在分众传媒的净利润中占比1-2成。一旦补助退坡,公司可能面临估值和业绩的双杀。

  从公司公布的资料来看,上海长宁区财政局是补助主力。披露称,长宁表示分众享受的巨额补助将执行到2018年,但会否在2018年以后继续补助,就不得而知。

  第三大利空便是分众传媒年内的天量解禁,这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分众股价会否再次触底的讨论。

  去年 ,分众传媒摘下了A股“减持王”的称号。全年减持高达150亿元,减持主力主要是当时助力分众私有化的四大外资Power Star(HK)、Gio2(HK)、Glossy City(HK)、Giovanna Investment(HK)(如今不少外资在三季报仍是分众的前十大股东)。

  这四家外资套现金额分别为56.58亿元、35.03亿元、32.41亿元、27.88亿元,相比当年助力私有化时的筹资金额,Power Star出资仅为2.26亿美元;Gio 2出资约为4.52亿美元,机构获利离场意图明显。

  对于今年的分众来看,机构减持套现的压力丝毫不弱于去年。据统计,分众传媒年底的这次解禁达77亿股,解禁数量占解禁后总股本的52.55%,以当前股价计算,本次解禁市值达441亿元,解禁机构清一色为基金合伙。天量解禁会否使分众股价再度探底也成了分众传媒年内最担心的问题。

  小编发现,撇开实控人江南春旗下Media Management 23.3%的持仓,其余35家机构持股29.2%的减持动机不容小觑。

  经过分众上市以来三轮波澜壮阔的高送转和现金分红后,当年参与定增的机构发行成本在10元/股左右,如今股本翻了2倍,这些机构的持股成本大约也只有3元/股左右,相比当前5.8元/股的位置来看,被锁了三年的机构即便解禁仍有80%的获利空间。因此解禁后续的减持压力极大。

  面对这样的压力,分众当然着急。今年4月,分众传媒就发布了一份不超过30亿元的巨额回购方案。但半年多过去了,分众累计回购了约4979万股,支出金额合计约4亿元,仍有26亿元的回购诚意尚未展现。

  市场留给分众的时间不多了,26亿回购会否启动、抗衡新潮传媒成功几率几何、能否抵挡年底的天量解禁,这些都将是分众传媒需要思考的问题。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