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奇迹日!创业板高唱:一生一世 我爱你

  今天沪深总成交金额为4220亿元,时隔三个月再度超过4000亿元(创7月25日以来新高),逾250只股票涨停。

  沪指收报2654.88点,涨4.09%,成交额1973亿。 深成指收报7748.82点,涨4.89%,成交额2247亿。 创业板收报1314.94点,涨5.20%,成交额728亿。

  中国A股今天的状态可以这么形容:一位刚出ICU的病人被连打了几针强心剂和肾上腺素,就开始百米冲刺,下午打着吊瓶跑3000米,还一边跑一边说:我现在身体老好了。

  壳股&券商股齐飞

  壳资源股集体走高

  壳资源股、ST概念等小市值股票集体冲高,壳资源概念和ST概念涨超3%,其中,ST概念股表现尤为亮眼,*ST东南、*ST创兴、*ST双环等近40股涨停。

  20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就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相关政策答记者问,常德鹏指出,证监会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

  券商信托罕见强势涨停

  近期各项政策为股市及券商行业传递积极利好信号:

  第一,金稳会五项政策的落实有利于我国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市场与证券行业风险的逐步出清;

  第二,股票质押相关政策将会帮助企业摆脱股票质押困境,利好券商信用业务;

  第三,证监会关于调整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的政策或可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可观的增量业绩;

  四,银保监会下发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将为股市引入长期资金,利好券商经纪业务与资管业务。

  历史上券商大涨后都会有一定的延续性,比如2014年12月4、5、6三日,券商连续三天集体9.9%井喷高潮;后面12月16日、26日又连续两次集体涨停9.9%,券商板块向来是市场风向标,其股价通常会领先市场上涨。

  周末10大超强利好发酵

  在这个周末,A股虽然休市但不平静,多项稳市场举措出炉。

  利好一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

  利好二:

  金稳会:五措施输血民企 资本市场改革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利好三

  上交所部署稳市措施

  利好四

  深交部署稳市措施

  利好五:

  基金业协会开辟备案“绿色通道” 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纾解股权质押

  利好六 :

  新一波减税来了!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落地

  利好七 :

  证监会松绑借壳上市 A股小市值公司能否率先“迎春”

  利好八 :

  黄奇帆:建议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

  利好九 :

  银行理财子公司征求意见来了 最关键可直接投A股

  利好十 :

  证监会1日三提并购重组 多项利好高新企业政策已赶来

  三大定调框定政策红利

  ① 定调民营经济“历史贡献不可磨灭,地位作用不容质疑”。关于国企民企问题,后续继续关注“竞争中性”框架的落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

  关于国企民企问题,近期关于“竞争中性”的政策表态亦频繁出现。央行行长易纲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的发言时提出中国正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

  国资委发言人彭华岗对此也表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和目标与"竞争中性"原则一致。

  ② 刘鹤副总理定调经济工作重点由破转立,“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后续继续关注金融二元化状况的缓解,以及企业减税等政策的落地。

  如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刘鹤副总理着重提到三点,一是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各类负担;二是国企改革;三是金融体系提高适应性。除国企改革外,提高金融可及性和金融体系适应性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缓解信用和金融的二元化;减轻各类负担主要是指企业端税费。

  ③ 金融委会议定调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和对于预期的“关键作用”。后续继续关注一系列政策和改革举措的推出,纾解股权质押困难的举措是一个看点,若能顺利推出将有利于化解资产负债表风险。

  刘鹤副总理10月19日讲话中指出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是一重大看点和关键环节。

  经济数据放缓加速将夯实政策底,三大定调将框定一轮政策红利。

  看历次政策底后市场底还有多远

  太平洋策略表示,本次领导层高调宣布对市场的支持可以判断“政策底”已至。回顾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2008年降印花税并降息降准救市、2012年暂停IPO放宽QFII救市、2015年国家队救市的情况,总结以上数次政策底传导至市场底的时间,发现如下规律:

  第一,市场底滞后政策底的时间最短为1个半个月,最长为半年,空间为-0.42%-16.53%之间;

  第二,彼时估值水平与市场底出现时间成反比;

  第三,“政策底”的政策往往是多部门组合拳;

  第四,政策一般情况下只改变下跌路径,但不改变下跌趋势(市场底总是比政策底低);

  第五,政策底向市场底过渡期间领涨行业并无明显特征。

  太平洋策略对于此前四次政策底和市场底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2005年,由于对股权分置的担忧,市场在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下连续下挫。为了救市,财政部于1月23日宣布降低印花税税率至千分之一,且允许保险资金独立入市。政策底为1187点。在股权分置改革推出,市场上绝大多数公司变为全流通后,2005年6月6日,市场见底于998点,历时近半年。

  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市场持续下挫。为了救市,2008年9月19日起印花税变为单边征收,并自9月起多次降息降准。政策底为1895点。最终,2008年10月28日市场见底于1664点,历史1个月。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跌破8%,市场对长期增长预期下调,市场持续熊市。为了挽救低迷的市场,证监会暂停IPO(并于2014年重启),并扩大QFII份额,放宽公募基金成立限制。政策底为1949点。最后,市场于2013年6月见底,历时半年有余。

  2015年,股市积累了巨大泡沫,在严查场外配资后迎来熊市。为了不使金融风险外溢,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上市公司出台利好,央行宣布降准降息,交易所加大了对股指期货限制,证监会宣布央行对证金公司提供无限流动性。政策底为3373点。最后,市场于2015年8月8月26日见底于2850点(2016年的2638点导火索为熔断机制)。

  综合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网、广发宏观、太平洋策略

关键词阅读:创业板 大奇迹日

责任编辑:赵路 RF1315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