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的华大基因:业绩疲软 市值一年缩水超700亿

  前合作方的一封“遗书”,把刚刚走出一连串舆论危机的华大基因,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2018年,乃是华大基因的多事之秋。公司在半年报中罕见地提到了“圈地门”“癌变门”两次重大舆情危机。

  无独有偶,公司在2017年7月上市之后,2018年上半年就显出业绩疲态。

  核心业务毛利率下滑,导致公司“增收不增利”,经营性现金流连年下滑后,2018年上半年再次出现负值。

  多重压力之下,公司市值从1000亿顶峰下滑至现在的260亿,缩水四分之三。

  一手把华大基因塑造成“基因界腾讯”的创始人汪建,近期低调了很多,不再对外放卫星;公司面对外界质疑,及时处理;高调邀请王石担任联席董事长。这套组合拳,能拯救内忧外患的华大基因吗?

  盈利能力原地踏步?

  2018年上半年,华大基因(300676.SZ)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长28.44%,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8.73%,扣非净利润更是仅微增2.62%至1.68亿元。

  净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补助和投资收益。近年,公司每年都要获得各种补助数千万元。

  2015年-2017年,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分别为6623.38万元、7247.59万元、6865.42万元,2018年上半年则为3060.34万元。

  上市之前,华大基因就因为18亿闲钱买理财却募资17亿,引起了“为了上市而上市”的争议。

  2017年7月上市后,次年业绩就出现疲软,还是令人大跌眼镜。毕竟,上市前几年,它的业绩是如此彪悍。

  更值得警惕的是,2018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04.38万元,同比下降322.19%。

  2015年之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就逐年下降,直到2018年上半年再次出现负值。

  业绩疲软的首要原因是毛利率的下滑。

  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技术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生育健康、基础科研、复杂疾病和药物研发。其中,生育健康的主要产品为“无创DNA产前检测”,这一板块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六成。

  2018年上半年,公司生育健康板块的毛利率下降6.05个百分点,为69.89%,基础科研板块下降17.21个百分点,为27.08%;负责疾病和药物研发分别增加1.78和1.00个百分点。

  核心业务毛利率的下滑,直接导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降至54.55%,较上年同期减少6.99个百分点。

  前有老牌主要竞争对手贝瑞基因(000710.HK),后有基因测序巨头药明康德(603259.SH)切入产前检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在所难免。

  另外,产前检测板块特有的高市场投放,同样侵蚀着市场参与者的利润。

  2018年上半年,华大基因、贝瑞基因、药明康德的市场费用分别为4638.77万元、3123.53万元、1048.27万元,分别占其营业收入的4.07%、4.87%、0.24%。

  药明康德虽然开展了少量2C业务,但其基因测序技术更多的是2B业务,市场推广的需求并不强烈。

  专利诉讼影响至今

  在基因测序行业,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一直领跑行业。公司也曾因为高技术含量,而被称为“基因界的腾讯”。

  2016年-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77亿元、1.74亿元、1.00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0.33%、8.32%、8.76%。

  同行贝瑞基因、药明康德,近年的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维持在3%-5%。

  但要命的是,华大基因在引以为傲的技术层面,惨遭香港同行雅士能基因和科研机构香港科技大学打脸。

  2015年底,雅士能基因和香港科技大学以华大基因侵犯了其在NIFTY(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的HK114024专利为由,在香港提起诉讼。

  华大基因在招股书中披露,为了聘请律师应诉,公司2016年花了接近2000万的成本。

  后来,华大基因与雅士能基因和香港科技大学达成和解,和解的条件之一是华大基金向后者支付一定费用。

  到底需要付多少?外界不得而知。根据《和解协议》,公司2017年支付的费用低于当年利润总额的3%,2018年-2021年预计支付的费用低于2017年利润总额的1%。

  值得一提的是,贝瑞基因、药明康德等同行,均未发现存在此种情形。

  对于号称掌握核心技术的华大基因,这一阴影恐怕永远无法散去。

关键词阅读:华大基因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