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时代发展倒逼上市公司升级

  金融界网站讯 日前,由金融界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作为学术支持的“走进杭州上市公司:产业链价值因何演进”价值沙龙活动在杭州成功举办。

  活动中,来自学术界的知名学者、金融机构负责人、财经领域专业媒体人以及数十位区域内优秀上市公司代表,以真诚、平等、开放、互通的心态,共同就浙江省特别是杭州市上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探寻及产业链价值演进过程中的特点与方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高质量发展:时代发展倒逼上市公司升级

  金融界上市公司业务总经理、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产品经理槐静表示,金融界之所以聚焦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因为这是上市公司升级迭代的最主要出路。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换档和管理等大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非常复杂的竞争形态。当前企业的价值竞争是多维度的,而且有精细化的要求,性价比、高周转等是上市公司应该特别关注的指标或核心要素。同时,知识产权等差异化优势、细分市场的绝对优势,以及公共性等也是上市公司应该重视的方面。

  “对上市公司来说,商业价值怎么转换为资本价值是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正常传递,而不是所谓是市值管理。这其中对投资者的了解和坦诚沟通起着重要作用。”槐静进一步说道,最近两三年投资者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在加剧,同时在多个方面的同质化也越来越明显。散户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化,而年轻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来说,既是未来的用户也是其股票投资者,如何让这些已经变化的人群了解自己的价值?这些综合因素都决定了上市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空间。

  槐静也介绍了金融界不断的创新发展路径。金融界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资本市场资讯、数据、咨询等相关服务提供。2017年,随着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成立,整合集团内相关资源,打造新环境下,上市公司媒体+研究的新型产品模式,以“与好行业、好公司一起成长”的价值理念,架起上市公司与公众对话的价值之路。2018年以来,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率先在业内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研发,结合数据、算法等研发力量与媒体视角,以创新、效率、资本三大维度为基石,以实证研究逻辑推导锚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已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山东等地调研。

  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学术主任韩洪灵在致辞时也对金融界选择这一主题并走进杭州表示赞同。他认为,从国际上看,未来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目前正在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贸易战对未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显著影响,将体现在产业链的分工上。也就是说,贸易战将会导致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而产业链重构一定会导致价值链的重构。“全球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在未来的产业链分工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认为是值得上市公司思考的问题。” 韩洪灵表示。

  韩洪灵还提出,去年浙江省政府推出“凤凰计划”,其核心内涵是“以上市公司为平台,以并购重组为手段,做强产业链、做深价值链”。主要目标是经过4年(2017-2020年)努力,进一步巩固提升浙江省在资本市场上的全国领先地位。到2020 年,争取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 700 家、重点拟上市企业达到300 家。

  “从2017到2018年的数据来看,阶段性目标基本可以实现。本次论坛关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探讨,对于领跑中国资本市场的浙江省来说,我认为也是非常契合的。” 韩洪灵表示。

  新环境下 上市公司应特别注重“性价比”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在活动中做了题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杭州上市公司发展之路”的主题分享。

  郭斌表示,发展新动能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企业通过提升自己来获得更好的发展趋向,另一方面是创造一些新的业务领域、新的发展方向、以及新的公司成长机会的趋向。但在这两个趋向的背后,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创新。

  郭斌从两个层面介绍了“发展新动能”这一概念的提出背景。

  第一个层面是长期趋势。他提出,2000年至今,并不仅仅是中国面对需要调整自身的问题,全球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被称为“再工业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中,中国是从全球化发展趋势里面获益最多的国家。在全球产业链融合的状态下,如果发达国家要实行再工业化,其制造业的再工业化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这两种力量之间必然会发生对撞,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第一个长期趋势。第二个长期趋势是高端制造对于整个GDP的贡献会逐步上移,而低端制造对GDP的贡献率会随之下降,这同样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大趋势。第三个趋势是中国特有的,即在需求端,中国拥有一个非常庞大但又高度分割的本土市场;而在供给端,中国企业的优势并不能仅仅是完全靠低成本的劳动力,而是需要在合理的质量水平和低成本之间寻求极致的平衡。

  第二个层面是中国在过去尤其是近5年当中所面临的近期趋势。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在所能看到的数据来讲,消费在过去的5年中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主导的力量。在中国的市场很多领域,最好的产品和最过时的产品、最新的技术和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的技术并存,且市场中不同的细分层次中都有大量的需求,这为中国企业带来了众多的生存机会。其次是消费升级。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高质、高价的高端市场与跨国公司仍有不少差距。中国企业当前最大的优势是性价比,并且这一趋势依然是未来五到十年最核心的竞争部分。第三个趋势是互联网领域、大数据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等新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为中国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第四个是金融的去杠杆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产业发展会在此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郭斌在交流时提出,要评价企业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取决于对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对于高质量发展,一种方式是从人类生态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评价,比如说矿产资源、化工、纺织、印染行业等等。另外一类则强调的是企业的发展并不是纯粹靠外部机会的牵引,而是靠公司自身打造的能力和体系来支撑增长。就此而言,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做一个30亿的公司,与做一个100亿、1000亿的公司,它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差别。规模的增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叠加的过程,如果一个企业真的要打破成长的天花板,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如果真的想对标像华为这样6000亿级的大公司,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真正把整个公司建立在靠体系驱动,而不是完全靠个人能力驱动的基础上。这个天花板不打破,永远不能走到华为这样的级别。”郭斌进一步说道。

  郭斌还提出,公司成长像华为这样的规模,并不意味着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不犯错,而是要有非常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即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后,可以迅速调整整个公司的资源配置和战略体系。这是决定一个公司能否打破天花板的第二个问题。

  此外,郭斌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另外一种途径,即捕捉一些新兴的领域。相比于一个成熟的产业结构,在一个相对来说还没有建立起秩序和规则的新行业中,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

  “当然,后者的阵亡概率是非常高的,但它会带来大量高质量的成长机会。因为这不再是单纯依赖于靠钱、靠运气、靠把握住某个所谓的风口可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靠能够帮助你定义规则、定义竞争边界的能力来实现。”郭斌表示。

  价值演进:如何助力组织高质量发展?

  沙龙中,阿里钉钉CTO朱鸿结合阿里钉钉的工作实践,围绕“新工作方式如何助力组织高质量发展”做了主题分享。

  在朱鸿看来,目前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7家是互联网企业,而能够让互联网企业在经过20年持续发展以后,依然保持高速度发展的驱动力是生产力和创新力,“这个新的时代,用新的技术、新的工作方式来解放创造力、创新力。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工作效率的革命性提升。钉钉正在探索怎样利用新的工作方让中国的企业解放创造力和创新力,让中国的企业真正领先于全世界的企业。”

  朱鸿认为,实现这种新的工作方式,要通过五个阶段的跃升:第一,组织在线,实现有效的管理;第二,沟通在线,让关系更加透明;第三,协同在线,可以更好地让优秀的员工脱颖而出;第四,业务在线,让公司的工作流程更加高效;第五,生态在线,可以极大地拓展企业的资源和边界。

  “中国一共有4300万家中小企业,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钉钉背后的技术、产品、文化、管理理念提升员工的自驱力,通过扁平化、透明化、智能化的移动办公方式,帮助4300万中小企业,特别是没有IT化的企业,实现从纸质办公时代到智能移动办公时代的飞跃,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让整个组织可以更快地前进。”朱鸿表示。

  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其高质量发展还有资本力量的做用。矽亚投资CEO张兰丁从行业整合、并购重组的角度对“产业链价值如何演进”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张兰丁表示,从100多年以来企业的发展来看,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年,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在19世纪末查尔斯.亨利.道和琼斯两个人创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股票指数包含的12家企业中,目前只有一家企业活了下来。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目标不是打败竞争对手,而是生存。进一步可解释为‘持续生存,剩者为王’。”张兰丁说道。

  张兰丁提出,企业实现一次盈利很容易,但要实现持续盈利十分不易。从五百强企业的收入占比来看,2000年以前专业知识密集型收入占500强企业比例为17%,目前已提升为31%。一家企业要持续盈利,关键看专业知识。

  张兰丁进一步提出,一家企业的好坏,50%由行业决定,30%由宏观经济决定,余下的20%由企业自身决定,企业做的最重要的决策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入什么行业、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采用什么方式参与市场竞争。

  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张兰丁提出,产业扩张和并购非常重要。对此,他进一步解释道,通过研究发现,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几乎都是通过并购重组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产业扩张初期,即刚开始随机或者有意识地收购;第二步是产业整合,整合的目的是协调协同,发挥1+1>2的作用;最后一步是产业控制,即在一个产业内实现垄断或者绝对垄断,拥有一定的议价权。因此,概括来讲,产业扩张实际上是从初期的零星收购到产业整合再到最后的产业控制。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要做好自己的《产业扩张框架》,而这是当前众多中国企业缺少的,也是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问题。

  “产业扩张方向和产业扩张路径的选择是并购中最重要的两步,后面还有基础提升,最后是并购方案和并购整合。其中,整合尤其是整合团队的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没有做战略梳理,没有想清楚自己的战略,就要并购。这是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概率较高的原因。”张兰丁最后说道。

  多家上市公司参与了此次交流,围绕公司属性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同发展、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企业经营、技术力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流程再造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关键词阅读:金融界 高质量 上市公司 价值沙龙 浙大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