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造“芯”,凭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

  近日,被誉为“半导体教父”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股东会上正式宣布退休,除了留下长达60载的传奇,也留下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语:“大陆半导体在未来5~10年会有相当大的进步,但与台积电之间的技术差异仍有5~7年之多”。

  此话所言非虚。同日,中兴通讯公司支付累计17亿美元后,终于换来美国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禁令的解除。扼住中兴长达一个月咽喉的,也正是一直以来技术短缺的“中国芯”——半导体元器件,再惨痛的代价也不得不接受。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但绝大部分依赖于进口。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过去的数十年里,欧美日韩的半导体市场份额分别占9%、50%、11%、17%,中国大陆仅占4%。而另一份来自中国半导体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起,中国集成电路(IC)进口额连续四年超过2000亿美元,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2271亿美元,出口额仅为613.8亿美元。

  从短期来看,进口是成本最低廉的方式,但却潜伏着不小的危机。除了美国禁令带来的生存威胁,三星等厂商近日也被爆出集体操纵DRAM芯片持续涨价。当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所带来的风险和长远利益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要成功实现长远发展,首先就需要强壮这颗“中国芯”。

  国企领衔,进军半导体行业

  “中国将不计成本加大芯片投资”,不久前,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目前,我国已推出一系列对半导体产业支持的文件,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给予了IC产业相应的政策支持、财税优惠,设立了大基金。

  面对上游供应链的威胁和国家的大力呼吁,不少家电巨头纷纷开始付诸行动,并正持续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扩张;格力更是掷出豪言:“哪怕投资500亿元,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近期,又一家企业有了新动作。康佳在其38周年庆暨新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成立半导体科技事业部,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康佳集团总裁周彬表示,要用5~10年时间,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行列,致力于成为中国前10大半导体公司,年营收预计将超百亿元。

  在康佳看来,“科技创新驱动的平台型公司”是集团坚持的核心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四大业务群组。“未来,康佳也将适当采取合作或者并购、收购等方式扩大在半导体领域的影响力与技术实力”,康佳集团副总裁李宏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志在千里,路从何处延伸?

  虽然踌躇满志,且各个都是实力担当的国企,但半导体行业对资金的要求依然不容小觑。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剑锋表示,芯片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投入巨大的产业,且回报期非常长。“家电企业不要让这个产业拖垮自己原有的核心产业,要量力而行。”更有业内人士直接断言,当前没有一家企业有绝对实力承担得起。

  根据深康佳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12.28亿元,同比上升53.8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57亿元,同比增长5185.74%。在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这一结果已十分难得,但若是进军半导体,看起来仍然有着一定的距离。

  面对外界质疑声,周彬解释,康佳将以一种“更为聪明”的方式在半导体产线上进行投入,包括设计、封装等,但暂时不会布局半导体晶圆相关较“重”的业务。

  在资金筹措方面,康佳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占股逾30%的华侨城集团,一直对康佳进行资金上的重要支持,包括近100亿元规模可通过发行超短融回笼资金的授信,和低于银行当时利率的大额贷款等。同时,康佳自身也已形成了并购、股权投资、基金“三驾马车”同时发力的投资平台,从而实现以融助产,目前已小有成效。

  围绕主营业务,推进产业协同

  涉足半导体领域,是否会偏离原有主营业务正轨?对此,李宏韬表示,康佳的布局都是基于自身需求出发,“康佳对半导体的需求量巨大,2017年集团采购半导体的金额大概是10亿美金,2018年将会接近100亿人民币,未来5年每年会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一采购体量意味着集团对半导体有消化能力,也理解半导体行业。”

  同期公布的,还有环保等新兴产业,同样是紧紧围绕主营业务上下游需求出发,进一步推进产业协同。如今的康佳,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家家电厂商,得益于机制解放带来的活力,正在围绕“科技创新驱动型平台”阔步前行,不仅有计划,更有能力参与到半导体芯片的研发领域中来,而非空有一腔“报国之志”。

  “康佳正在奋力占领相关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带出通盘发展规划”,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评论说,康佳把握好了半导体创新与互联网+、供应链管理、投融资的打通,可以实现“科技+产业+城镇化”的超常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创新者胜的历史大潮中,康佳会成为守正出奇的杰出案例。”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