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钰崩盘背后:汇垠系全面溃败 中植系魅影闪现

摘要
汇垠系全面溃败 中植系魅影闪现

  

  贴上区块链、阿里概念的融钰集团依旧挡不住下跌的步伐。5月22日,融钰集团开盘再度一字跌停,不过盘初迅速放量撬板,目前自5月2日复牌起,公司股价已经跌逾五成,从11.57元最低跌至5.50元。

  暴跌背后,这家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公司短短半个月内四收关注函,股权质押平仓危机愈演愈烈。

  融钰集团前世今生 吕氏家族精准套现60亿

  融钰集团前身为永大集团(创始人为吕氏家族),是中国永磁高低压电气开关产品重要的研发和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于2011年10月18日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002622。

  在深交所上市三年左右,股价一直维持在两块/股的底部波动。但2014年开始,融钰股价开启了一波迅猛的涨势,一度从2元/股的底部冲至20元/股的高点。

图表: 融钰集团2011-2015年股价走势图

  但实际上,2015年融钰集团股价的暴涨似乎不能用主营业绩解释,更多是高送转行情的催化。

  从业绩面来看,融钰集团自2011年上市至2016年,营收收入就在逐级递减,但2015年,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突然上涨,同比增速高达91.24%。经金融界查阅2015年年报发现,公司净利润的增加实际上归因于公司在2014年10月参股抚顺银行。2015年,融钰集团实现利润总额9500万元,其中,参股抚顺银行为当年融钰集团带来7324.76万元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76.86%。而融钰集团的子公司如永大电表、永大科技、永大创新的净利润都是负值。

图表:融钰集团营收及同比、融钰集团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及同比

图表:融钰集团营收及同比、融钰集团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及同比

图表:2015年融钰集团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净利润规模

  业绩不行,“高送转”来凑。2014年12月22日,融钰集团宣布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10元(含税)并转增15股。随后,2015年2月4日,公司再度披露将利润分配预案修改为每10股派现10元(含税)并转增18股。据统计,这次派现花光公司过去积累的三年利润,股价也在这波送转行情的催化下顺势从2014年12月22日的4.05元/股一路攀升至2015年3月的15元左右,随后更是达到20元/股的历史高点。

  在此背景下,原始股解禁不久的“吕氏家族”在“高送转”大旗的庇护下开始了套现步伐。

  股价猛增之日,也是大股东减持之时。从2015年3月开始,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分别开始大规模减持;同时,高管、监事、独立董事、董事长、副董事长相继辞职,公司管理层人事大换血,吕氏家族获利清仓的意图不证自明。据统计,吕氏家族在高送转、派现的过程中,共套现60亿元左右,并逐步退出。

图表:大股东减持开始

图表:高层人事变动巨大

  信托股东接踵而至 资管新规威力显现

  吕氏家族全身而退后,融钰的股权结构呈现出新的变化。

  据公司一季报显示,目前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除第一大股东广东汇垠日丰外,其余均为信托计划,具体分别隶属于陕国投信托、长安信托、金谷信托、华鑫信托、厦门信托、国投泰康信托等多家信托。

  知情人士称,融钰集团未来不确定性极高,因为这些信托计划大多是杠杆持有,像融钰集团这样股价大跌必然会使信托计划的资金被强行平仓,这也是资管新规落地后的威力所在,即旨在消除多层嵌套,严格管控杠杆。

  信托严监管对于融钰集团这种通过很多信托计划操作的公司来说,显然是一个利空消息。倘若未来没有同样的产品续接,市场恐慌、集中抛压将接踵而至,目前很可能是该逻辑的集中演绎。

  经金融界整理发现,融钰集团的第四大股东金谷信惠63号信托计划持有的山东钢铁、长城影视、凯恩股份、宁波精达也都是前期的闪崩股;光大信托启发2号信托计划持有的*ST尤夫更是连创27个跌停板。

  这些现象或许均指明了一个事实,即资管新规落地背景下,以信托计划为大股东的股票更易承压。据业界专业人士称,虽然资管新规铺垫了一定的过渡期,但一些机构已经开始清理旗下的信托产品了,而产品的提前清退可能导致个股闪崩频现。

  去年12月5日,融钰集团突然闪崩,后紧急停牌。复牌后的2月1日再次发生闪崩。一位市场人士分析,融钰集团业绩与市值明显背离,从K线形态看控盘度很高,发生闪崩大概率为杠杆资金出了问题。

  阿里都救不了的融钰集团 业绩惨淡&重组难产&大股东遭平仓

  本次融钰股价的6个一字跌停,其实并非空穴来风。业绩惨淡叠加重组难产导致股价重挫,股价大跌加速大股东平仓压力,跌势顺势形成,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首先,融钰的业绩也并不喜人。1)净利润大幅下降。根据一季报披露,公司虽在报告期实现2700.89万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8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是-831.29万元,同比骤降238.20%;2)公司议价能力较弱。一季度应收票据比期初增加36.49%;预付账款期末也比期初增加193.41%;3)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自2016年起就长期为负,变现能力较差。2013年至2017年,融钰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连续下滑,分别为6932.36万、5972.42万、1637.54万、-3321.7万、-1.6亿。4)总结来看,公司目前市值50亿左右,之前股价未砍之前约有100亿市值,可每年营收却只在一个亿左右徘徊,估值存在明显泡沫。

  其次,“忽悠式”重组帽子“难摘”。目前“忽悠式”重组、业绩不匹配的高送转都是监管层打击的重点对象。而融钰集团作为典型的“重组大户”似乎已被资本市场冠上“忽悠式”重组的帽子了。以2017年为例,融钰集团从2月就开始发公告称要资产重组。途中重组标的从保险行业变更为骏伯网络。而后又以“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为由终止重组。如今,2月以来,躁动的融钰集团又开始书写新的重组故事,这次收购标的据公告是黄埔股份,但鉴于以往的重组历史与当前的监管环境,融钰的重组几乎很难引起投资人的兴趣了。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5月2日至7日,融钰股价一字跌停,大股东汇垠日丰手中股票突破平仓线,深交所二度下发关注函。

  公司虽在5月16日抛出与阿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利好消息,仍未能力挽狂澜。简单来看就是投资者对一个短期没有实质利好的框架协议并不买账。5月16日-19日股价继续深度下探,再度加大大股东汇垠日丰的平仓压力。

  倘若后期跌势依旧,9大信托计划都有平仓可能,实乃抛出“阿里”也难救之。

  融钰危机背后的汇垠系 中植系魅影闪现

  除了以上提到的业绩式微、重组难产、大股东遭平仓等表面现象触发了融钰集团的陷落,实质上融钰的陷落是A股资本市场上杠杆玩家“汇垠系”的危机。

  “汇垠系”指的是2015年4月设立的汇垠澳丰,并担任蕙富骐骥、蕙富博衍、汇垠日丰的普通合伙人,且出任有限合伙人的投资顾问。其最经典的玩法其实就是以小博大,规避实控人认定,以期实现灵活的资本运作。此类壳玩家的手段一般是通过层层架设LP、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通道来拉长资金链条。

  据统计,2015年在短短一年内,“汇垠系”以102万元出资撬动了43亿元的买壳交易,也就是目前A股市场上的融钰集团、万家乐、汇源通信这三家上市公司。但如今,万家乐从10元/股左右跌至4.75元/股,已深跌50%多;融钰集团也已跌去一半股价;而汇源通信则从2017年年中开始从22元/股左右跌至今年4月24日的9.95元/股才止跌反弹。在监管打压壳概念炒作、去杠杆、去通道的关键时期,“汇垠系”曾经的风风火火演变成爆仓大户实际上都在情理之中。

  此外,金融界整理发现,有融钰集团的股权结构有两点值得市场注意:

  一是,融钰集团虽有第一大股东,但一直没有实际控制人。在去年年底(2017年12月20日)融钰发公告称第一大股东汇垠日丰拟进行股权转让,筹划将其持有的1.26亿股融钰集团股份通过协议方式转让给上海诚易。而一旦协议转让完成后,上海诚易将持有融钰集团1.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成为融钰集团第一大股东。更微妙的是,融钰集团董事长尹宏伟(非实控人)实际上是上海诚易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有上海诚易99.9999%股权)。也就是说,协议一旦完成,融钰集团实控人终于浮出水面,这次交易也或者只是“左手换右手”的一次资本动作。

  二是,经金融界整理发现,“汇垠系”杠杆收购融钰集团的资金链条中也有“中植系”的身影。在资金链的第一层宿迁丰融(49%)与融钰董事长尹宏伟(51%)合资持有广州同加投资,进而通过叠加信托计划、资管计划最终成为融钰第一大股东。值得一提的是,宿迁丰融与“中植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宿迁丰融是丰汇租赁的全资子公司,而丰汇租赁90%的股权归属于金洲慈航,10%则是北京首拓。

    其中,从金洲慈航的股权结构来看,“中植系”的盟科投资(8.59%)、中融(北京)资管(9.39%)合计持股17.98%;北京首拓中99%的股份由解直锟持有。粗略合计来看,宿迁丰融至少有26.18%的股份和中植系有关联。

图表:汇垠系收购融余集团中,中植系魅影显现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