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潮:是谁的游戏?

摘要
事实上,信披违规频现、信息透明度低正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界网站讯 2018新年伊始,“扇贝跑路”事件刷爆网络。

  事件主导演獐子岛集团于2018年1月3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净利润亏损5.3亿元-7.2亿元。而獐子岛曾在2017年三季报中预测全年净利润为9000万元~1.1亿元,同比增长13.07%~38.20%。这番业绩变脸引起一片哗然,獐子岛随后更是给出“扇贝跑了、扇贝越来越瘦、因长期饥饿而诱发死亡”等荒唐回应。然而,央视记者实地调查后却发现事有蹊跷。目前,证监会已启动对獐子岛的执法调查程序。

  扇贝死亡事件扑朔迷离,但其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獐子岛自2月5日复牌即迎来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截至3月7日獐子岛收于4.3元,相比1月30日跌幅达44.37%。而为这一切买单的是4万余名投资者。实际上,每到年度报告公布时期,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似乎已不是一件令人大惊小怪的事情。今年先后已有ST保千里、沃森生物、贝因美、獐子岛、巴士在线、海马汽车等百余家企业因业绩大幅亏损或修正受到交易所关注。上市公司把“业绩变脸”玩得轻车熟路的背后,是对信息披露制度和规范的藐视。

  当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易发生的典型问题包括:一是信息披露公告内容存在重大误导,如上市公司夸大、渲染业务转型的影响进行误导性陈述;二是披露虚假内容,如上市公司编造重大投资行为进行虚假陈述;三是选择性披露利好信息以影响股价;四是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误导投资者决策;五是上市公司股东利用股份代持掩盖股权变动等。

  事实上,信披违规频现、信息透明度低正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违规披露等违法行为是严重违反法律法规、严重背离市场诚信、严重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欺诈行为。也因此,对于各类信披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7年A股共有76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555条关于收到违纪违规调查或处罚的公告,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领域,包括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等。2018年截至3月8日,已有135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217条收到违纪违规调查或处罚的公告。就在近期,*ST天成、联建光电、*ST烯碳、*ST中富、千山药机、神农基因、*ST圣莱、中兵红箭等一批上市公司,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而受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2018年3月2日,证监会就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指出,“上市公司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的,证券交易所应当严格依法作出暂停、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证券交易所应当制定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行为暂停上市、终止上市实施规则”。

  最近,一种新的涉嫌信息披露不正规的形式呈高发趋势,正愈发收到监管层的关注。这种形式的主要变现为上市公司无合理理由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原因披露不充分。2018年截至3月8日,已有26家上市公司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而其中,南玻A与麦趣尔这两家上市公司更是因此收到了交易所就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相关问题的关注函,要求说明更换的具体原因、合理性与必要性。

  监管趋严的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前车之鉴已在,如若不将信息披露置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最终或将成为压倒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键词阅读:信息披露 A股 社会责任报告 业绩变脸 会计师事务所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