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27日 03:4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大 中 小】
2月23日,一家规模中等的省级交通平台——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成功发行2012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利率6.41%,尚属公允;不过,总额5亿元的募集资金其中80%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正在暗示其紧迫的融资需求。
这家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4.84%的高速平台,只不过是过去一年中国上万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紧张融资链的一个缩影。然而2012年春天,监管机构不断释放出的宽松信号,或许有助于它们度过最难熬的一年。
进入2012年,有关银监会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条件延期偿还或曰“展期”的说法从未停止,受这一消息的刺激,近两周的城投债二级市场收益率普遍走低,做多的情绪弥漫。
近日,银监会在深圳召开的年内首次平台贷款风险监管专题会议上释放的信号最为明显(本报2月22日9版《平台贷监管思路面临微调 支持类或可获新增贷款》曾予报道)。尽管监管机构上下没有“使用延期偿还”或“展期”的概念,但对于9.1万亿存量平台贷款的解决思路已经在逐步摒弃2011年以来“平台贷款不得新增、不得借新还旧、不得展期”的“三不准”做法。
“过去一年‘三不准’,再加上计提拨备和风险资本方面银监会设定的种种严格规定,上市银行压力很大。”2月24日,一位股份制银行风险高管如是向本报坦言,现在政策正回归现实。
“外界所传的贷款期限展期,不是很准确,但确实有些政策可能会微调。”一位参加深圳会议的股份制高管如是向本报表示。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讨论稿)显示,平台贷延期偿付或展期正进入实际操作层面,银监会将9.1万亿存量平台贷划分为五类,实时监测项目现金流、还款资金落实情况,寄希望“分类妥善处理存量贷款集中到期还款风险,平滑和缓释贷款风险的集中暴露。”
作为银行体系风险的主要监管者,银监会在平台贷一事上的政策“微调”,部分折射出监管者难以言明的担忧和无奈。
2009年一季度开始,银监会首次预警地方政府贷款扩张风险以来,各方利益博弈之下, “中国式”的债务隐忧正在变为现实。
展期论背后故事
2010年10月,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一次论坛上表示,“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在其满足担保抵押落实、合同补正到位等条件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这是监管机构首次释放出平台贷款可展期的宽松信号。
“‘展期’从2011年就开始了。”一家股份制银行风控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几乎所有的上市银行都对平台贷实施了贷款重组,从而保证当年超过2万多亿平台贷款集中到期又安然落地。
所谓的贷款重组,主要针对2009年平台贷款集中爆发期普遍存在的短贷长投问题,随着信贷政策调整,企业无法借新还旧,企业财务压力骤增。
2011年,银监会强力推行的贷款合同整改,核心便是禁止整借整还,通过对贷款合同期限、还款方式安排的整改,逐步平滑了平台贷集中到期压力。
以中国银行(601988)(601988.SH,3988.HK)为例,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该行平台贷款余额为4449亿元,整改后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中长期贷款余额4042亿元,占比90.85%,其中,1-5年期限占比28.14%,5-10年期限占比27.83%,10-20年占比31.19%。
过去两年,监管机构和银行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查中所遭遇来自地方政府、平台企业、财政部门等的多方压力;银监会首次谈及平台贷款可延期偿付或展期的时点,恰是铁道部债务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刻。
“去年四季度,银行体系对铁道部1500亿-2000亿元左右的输血,是政策松动的开始。”上述股份行信贷管理部人士坦言,此前受贷款集中度过高、刘志军下台等影响,银行一度谨慎。
2011年10月,媒体爆出全国有3000多个工地停摆,铁道部融资困局凸显。当月发改委牵头的多部委会议上,银监会和银行成为了“主要攻击对象”。
“会议一开始谈的是铁路科学发展,到后来演变成铁路融资问题,结论是铁道部融资难题要多路径解决,最管用的还是银行间接融资。”2月24日,一位参加过会议的大行人士无奈地说,最救急的仍是银行贷款。最后,银行系统三个月向铁道部发放了1500亿的贷款。
铁道部仅是过去一年中多方利益博弈的一个样本,更多压力可能来自于地方政府。一位监管中层曾向记者坦言,“不得借新还旧、不得展期”受到了相当大压力。
“即便在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我们都没有提展期或借新还旧。”上述人士笑言,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可用一条对联概括,“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借新债还旧债,债债
不欠。横批是,做大总量。”
在银监会看来,借新还旧有隐性的一面,也有显性的一面,一旦放开口子,面对难以遏制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银行和监管将更为被动;因此,前任主席刘明康在是否允许平台贷借新还旧这一问题上,一直持反对态度。
“其实难以禁止银行暗渡陈仓。”上述监管人士无奈道,监管者有时左右为难。
进入2011年下半年,一方面国际上有关唱空中国地方债的声音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各种经济先行指标都显示出经济放缓的趋势,如此背景下,银监会此前延续的高压监管措施面临现实调整。
社区牛人
关于贷款的相关新闻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