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3日 17:24 来源: 金融界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IPO:十一年波折 攻而不破
上海银行或许是国内上市之路最曲折的城商行。
从2000年最早透露上市意向,到2006年6月被传即将H股上市,结果,6年的期盼等来的却是时任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对浦发银行和上海银行的整合意图。随后,双方高层之间的人员互相调换,导致上市计划最终搁浅。
2007年,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率先上市。
对此,上海银行只能望市兴叹。
此后,第一波城商行上市暴富引发的质疑席卷全国,股东人数过多、员工持股比例过高等问题拦路,城商行上市闸门关闭至今。
上海银行与浦发银行的整合方案最终并未通过。与此同时,上海金控集团的另一种发展思路浮出水面,即在上海国际集团建立的以浦发银行为核心的金控平台之外,培育上海银行上市发展壮大,未来成为另一个上海金控平台的核心主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错失上市佳机的上海银行在金控梦想下,再次整装再发。
2008年3月,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8.4%上海银行股份,转让给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拥有的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股权的收拢被视为上市的关键进展之一。转让后,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上海银行15.09%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分散的国有股东在上海银行所持股份达到25%-30%。
接着,上海银行于2008年6月正式宣布启动IPO,并选定国泰君安为保荐人,国泰君安、中信证券(600030)和申银万国为主承销商团队,财务顾问高盛高华,普华永道、万商天勤事务所等负责提供审计和法律服务。
但此刻,因首批上市城商行而导致的城商行上市股权困扰等问题尚未有解,同时,市场环境亦已改变。
此时,有关部门正就上市金融机构的员工持股问题制订有关办法,持股比例被严格限制在5%以下,包括首发上市的证券公司、城商行都要据此操作。而截至2007年末,上海银行总股东数逾4万户,其中个人股东逾3万户。该行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比例高达总股本的24.28%,逾6.3亿股。上海银行股东数量之多和内部员工持股比例之高,被业内认为是其上市审批最大的阻力。
市场低迷,2008年11月,国内A股市场IPO发行新股停止审批。
此后,还曾传出上海银行谋求多方面上市,与多家上市公司壳出现过“借壳绯闻”。
上海银行在艰难清障的过程中,开始迎来大环境的转折。
2010年7月15日、16日,中国农业银行(601288)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上市,成为A股第三大上市公司、全球第七大上市银行,结束了四大行的上市征程。8月18日,光大银行(601818)也成功上市。自此,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未上市的已寥寥无几,因此在2011年,IPO的热门人选便落在了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身上。
同年9月,财政部联合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其中规定“公开发行新股后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单一职工持股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或50万股,否则不予核准公开发行新股。”《通知》的出台,最终落定了城商行上市的内部职工持股规范标准。而后,对于五部门新规没有明确突破的“城商行上市股东200人红线”问题,银监会和证监会达成共识:“以新《公司法》实施为界,2006年以前城商行上市股东超过200人的可以申报IPO材料,而其他公司申请上市,必须先清理超限股东”。城商行上市面临的最大制度性难题,就此解决。
2010年12月16日,重庆农商行在H股上市,更加点燃了城商行上市的激情。
2011年2月23日,在“2011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上海市金融官员首次明确披露了上海银行的上市时间表,“力争2011年上市”。
2011年2月,上海银行向部分机构股东定向增发了3亿股,募资37.29亿元,上海银行离上市的目标又近了一步。甚至有业内人士断言:“下一个上市的银行非上海银行莫属”。
然而,诸多悬念却依然存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金融界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相关专题:
社区牛人
评论区查看所有评论
爱股热帖
实盘直播
焦点新闻
图说财经
特别推荐